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动漫 >> 宫崎骏 >> 猫的报恩 >> 正文

猫的报恩与宫崎骏效应

作者:未知  来源:动漫网   更新:2004-5-27 21:09: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猫的报恩

  猫的报恩与宫崎骏效应

  其实我不怎么看卡通片,除了小时候看过的那些,可能就是宫崎骏的那几部了,《千与千寻》之后追看过以前的几部(后来才知道有些并不是他的),还有就是那部打着宫崎骏金字招牌的《猫的报恩》。

  把《猫的报恩》算作宫崎骏的作品或许有失公允,在这部片子之前,宫崎骏就已经宣布《千与千寻》为他的收山之作。但之所以把他算在宫崎骏的名下,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在商业操作上,这部片子依然以宫崎骏作为买点,宣传炒作上也借着《千与千寻》的余波造势,二是森田作为宫崎骏的得意门生弟子,不但学习师父的手法与题材,连人物都沿袭宫崎骏监制的《梦幻街少女》,三是担任企画的宫崎骏在这部片子里起到掌舵的作用是必然的。这样说来,是不是宫崎骏导演的已经不重要了。

  《猫的报恩》与早期的《梦幻街少女》一样,改变自日本漫画家冬青的作品,而《梦幻街少女》的导演近藤喜文也一度被称为宫崎骏最得意的门徒(也许不是巧合)。人物沿袭了《梦幻街少女》中的春、男爵和大肥猫,故事及氛围又沿用了《千与千寻》的路数。

  据说,猫在日本被看作最不能知恩图报的动物,但是“猫的报恩”却成为动漫电影的主题,该片的切入点似乎是以这种落差揭示某一个道理。对于一贯喜欢用漫画讲道理的吉卜力工作室而言,这些并不意外。但这道理却不能让人一眼看清,而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层层揭开,到最后才豁然发现,原来一切是如此简单而俗套。

  虽然主题及故事与《千与千寻》类似,但是处理上却远不如《千与千寻》成功。如果说《千与千寻》是宫崎骏对自己的一个突破,那么《猫的报恩》可能只是一次涉嫌粗糙的效仿。宫崎骏在八部风格统一的作品之后,以一部风格迥异的《千与千寻》收山,此等功成身退可谓圆满,但是《猫的报恩》作为森田宏幸的第一部作品,不能不说这第一步走的有些牵强。

  先说气氛,《千与千寻》就是胜在气氛的,开始不到十分钟,这种气氛就把我吸引了,很难想象卡通片可以营造出这样古怪诡异的氛围。但是《猫的报恩》却不具有这一点,猫这个动物其实是可以很大胆处理的,当然,两国可能观念不同,不敢妄言。但是这部片子,却与一般的童话没有区别,只不过是让猫可以说话,可以直立行走而已。这种气氛的营造最多也就达到个古装鬼片的标准,但在这个年代,古装鬼片早已不可怕。要征服观众,只有在心理上让他们恐惧。

  气氛弱了,故事必然等而下之,如果不是要写这篇东西,我想我再也看不完这部《猫的报恩》,刚拿到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是看到一半就睡着了的,我实在不能被这部片子的情节打动。即没有办法像欣赏一个艺术品一样欣赏它;又不能像庸俗电视剧一样勾得我几乎要跟剧中人同呼吸共命运,起码带给我娱乐的效果。它只是一个冗长得有些无聊的童话,我忍不住要和我小时候看过的那些做比较,却不如他们短小精悍。后来重看,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多次都差点睡着,因为这部片子吸引不了我,可能小孩子会喜欢吧,可能压根宫崎骏或吉卜力的作品就是给小孩子准备的,成人自作多情而已。

  似乎也只有小孩子会需要有人教他们是非的道理,当然据说这部片子要讲的不只是非,还有对人类命运的反思,但是,这种大是大非更教人难以接受。首先,一部片子一旦被赋予了讲道理的意义,那么它一定是要有说服力的,而《猫的报恩》能说服我什么?说服我相信猫族的存在对人类构成威胁吗?说服我人类的命运要靠猫来拯救吗?在一个不合理的基础上,很难得出合理的答案。诡异又诡异得不够彻底,天真又天真得不够,十三不靠是这部片子最大的失败之处。

  如此说来,这便是一部失败的作品,它除了出发点之外几乎一无可取,当然或许还有画得不错,但那是冬青的功劳。这样的片子如果出自无名小辈的手笔,恐怕会亏得一塌糊涂。但是这次是宫崎骏的弟子森田宏幸的作品,这次是吉卜力的作品,这就不一样了。人们的期待值会替这部片子赚去绝大多数的票房。而无论看过之后的反应如何,会不会在电影院里睡着。

  实在难以想象,担任企画的宫崎骏在这部片子里起到的究竟是多大的作用。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究竟人们在乎的是“宫崎骏”这个名字,还是他的作品。如果是前者,那么就是迷信,而只有九部作品的宫崎骏凭什么就获得了被迷信的殊荣?

  可能,这一切原本就是个误会。就像前面说过的,首先,宫崎骏及吉卜力的作品之所以获得成年人的喜爱完全是误打误撞,而且这种影响是不具有世界性的,仅仅存在于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如果没有《千与千寻》的成功,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宫崎骏是谁,尤其是对于中国内地而言。

  真正喜欢宫崎骏的人,大都是有历史的。1984年他推出《风之谷》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是小孩子。但至少当我还是小孩子时,就错失了与宫崎骏的相遇,所以也就不能从小到大追随宫崎骏与吉卜力,宫崎骏无法对我幼小的心灵形成启蒙,我也始终无法理解宫崎骏是如何成为一位大师。不是从小时候看到龙猫,也就没有办法理解日本和台湾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他。尽管,他自己的作品确实是好看的,但好看的程度始终不如年少时的动画片深刻,也不如那些仅供娱乐的动漫精彩。而当我们开始关注他时,一切都已变了。当宫崎骏和他的作品被打上某种标签之后,他的意义也就发乎此止乎此了。

  在我看过吉卜力系列的作品里,《再见萤火虫》是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喜欢那种清新流畅而略带悲情的感觉。但是这部却不是宫崎骏本人的作品。《再见萤火虫》的作者是对宫崎骏有知遇之恩的高田勋,因为二人的画风类似又同属吉卜力期下,所以在内地的盗版影碟上,《再见萤火虫》、《听见浪涛》等高田勋也就被归入了宫崎骏的名下,这些作品论质素丝毫不逊于宫崎骏本人,但是,但盗版商却要靠宫崎骏的名字“打市场”,显而易见这个名字如今代表一种“大师效应”。在电影工业里,这种效应除了商业价值一无所有。

  宫崎骏成为一种效应,不是对动漫迷,而是对大众的效应,是在《千与千寻》之后。就是藉着这种效应,宫崎骏开始流行,他由“大师”变成了明星,动漫由风格变成时尚,由少数人的关注点变成街知巷闻的话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错位。我觉得好也罢,坏也罢,宫崎骏乃至吉卜力的作品是属于动漫迷的,而不是属于大众的,他讲的那些道理那些故事对于某些人来说是真理,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一文不值,偶像归根结底只是某些人的。如此说来,我以世俗的眼光对其品头论足,莫非也错了?

  无论如何,宫崎骏的明星效应已成事实,即使斯人已经功成身退,也应当为此负责。这正如《猫的报恩》里宫崎骏的署名,即便这部片子压根就与宫崎骏毫无关系。但是既然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就要为之负责,这是硬道理。


 

动漫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个动漫:

  • 下一个动漫: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欧美动漫迷吐槽日本动漫 看《火

    日本漫展COS集锦 寒风中的小姐

    日本漫展COS集锦 寒风中的小姐

    日本动漫排行榜前十名盘点 海贼

    【追番必看】2017一月动画分类

    说怪日语的美少女,日本漫画里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