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风靡世界的奥秘:有梦想 无“灌输”——贯通日本动漫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动漫 >> 焦点资讯 >> 正文
日本动漫风靡世界的奥秘:有梦想 无“灌输”

阿童木、机器猫、柯南、花仙子、奥特曼、蜡笔小新、圣斗士……

一提到日本动漫,相信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许多知名的动漫形象,这些动漫作品,不仅为许多人的童年时代增添了美好回忆,还有不少人因为喜爱它们而学日语,学习日本文化。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动漫已成为日本重要的软实力,不仅是外界了解日本的窗口,更是世界接受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通道。

曾不受重视的“软实力”

动漫在日本,一直被视作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但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在10年前,并不为官方所重视。

2001年,日本颁布《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虽然在其中提到了动画和漫画,但重点仍然是传统文化。日本当时极力想向外推介的,是能、狂言等具有浓厚日本特色的传统艺术。当时日本文化厅或外务省的网页上,甚至找不到任何关于动漫的内容。

有点讽刺的是,是美国人帮助日本人重新“发现”了动漫的价值,美国学者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曾在《外交》杂志发表文章,赞颂包括动漫在内的日本大众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未因经济衰退而落潮。美国人的这一“高度评价”受到了日本官方的重视。2004年之后,文化厅开始在网页上对外宣传日本动漫,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文化外交的审议会,将动漫作为提升日本软实力的主打产品。2007年,外务省设立了国际漫画奖,2008年还将机器猫哆啦A梦命名为“动漫文化大使”。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日本动漫,早已在很多国家“深入童心”。

日本动漫从一开始就是大众文化,有着扎实的民众与产业基础,政府并没有有意去培植或保护。自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它就一直在与欧美动漫文化的竞争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世界认可。

坚持把动漫当成“商品”

日本动漫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还与其商业化操作分不开。

动漫产业在日本产值惊人,占据全球总值的70%以上。日本动漫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被赋予任何宏大的意义和目标,就是一种商品。唯一的目的就是市场和利益。而各家出版社、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又激发了作者的创造力。

在日本出版界,《少年杂志》《少年星期天》和《少年跳跃》曾是竞争激烈的三家漫画专业杂志。而在动画领域,日本电视、富士电视、朝日电视等五六家民营电视台,都有各自独家的动漫节目,相互竞争受众,如日本电视的《名侦探柯南》、朝日电视的《哆啦A梦》与《蜡笔小新》已经持续播了多年。

日本的游戏产业对动漫推广也功不可没。任天堂等公司以动漫人物为主题设计游戏,使受众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与体验,增加对动漫人物的粘着性。而各种有着动漫标志的衍生商品,从玩具到生活用品,更进一步扩展了动漫的影响力。当然,也为动漫创作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

笔者在日本喜欢逛动漫小熊Rirakuma的专卖店,其衍生商品包括公仔、电脑音箱、抱枕、圆珠笔、T恤、软凳子,甚至还有洗手液容器。在周边商品的开发上,日本商家几乎穷尽了全部的想象力。

从日本动漫发展史来看,在战后初期,日本的动漫明显是落后于美国的,但此后几十年中却取得迅猛发展,其原因除了文化因素外,只能归功于完全商业化的操作,日本动漫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的力量。

 

可爱、梦想、“无灌输”

日本动漫的受众非常广泛。按通常概念,动漫应是儿童的专属品,欧美的动漫基本属于这一类,比如《米老鼠与唐老鸭》《小熊维尼》等,而日本动漫的适应对象要广得多,有相对适合儿童的,如《奥特曼》,但更多的则是“老少皆宜”,如《柯南》《蜡笔小新》。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风之谷》等,其表现技法与思想性,都已远超欧美对动漫的定义。与美国电影一样,日本动漫的受众范围极其广泛,能成为席卷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就很难说是偶然了。

对日本动漫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注意到,日本动漫人物不少眼睛都非常大。阿童木、《森林大帝》中的小狮子雷欧甚至柯南都是大眼睛。可爱的形象,能激发“怜爱”的心理,这是一种人性,而日本动漫人物的设计,正契合了这一点。

日本学者认为,日本文化与欧洲文化甚至中国文化不一样,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以对称、宏大为美,而日本文化则以不对称、不成熟为其美学特征。日本动漫人物的特点恰恰符合了这种特征,而这种不对称与不成熟又恰恰与人在幼小阶段的特点相匹配,从而使这种“可爱文化”没有阻碍地被很多国家的儿童所接受。

此外,日本动漫英雄类的题材非常多。如阿童木,超级机器猫,而无论是在孩童还是在成人心中,都有成为“超人”的梦想。因此,日本动漫能够跨越国境和种族,争取到数量巨大的拥趸者。

日本动漫的吸引力,还因为其背后独特的文化心理.。日本动漫研究者认为,美国动漫是美国电影的“缩小版”,从表现技法上而言,是“成熟的表现形式”,也是要说明一个道理。而日本的动漫,绝大部分很难清晰辨明到底为说明什么道理,如《美少女战士》《圣斗士》等。这种技法恰恰体现一种似孩童式的不成熟,或者自我与外界之间缺乏明晰界限。而这种无灌输的“无界限”,却很容易让读者“入戏”。日本学者说,西方文化是主客体分离的文化模式,而日本文化的一大特征是“自然与人之间的界限模糊”。这种文化促使日本人创作的动漫人物有着明显的“主客体合一”的特点,让读者容易产生共鸣。

随性的表达也有“意义”

当然,日本动漫并不是没有教育意义。

笔者曾参观过“手冢治虫动漫展”,手冢治虫是二战后日本动漫的开创性人物。他的不少创作都体现了对战争的反思与痛恨。手冢治虫的代表作《铁臂阿童木》就有强烈反战内容。《聪明的一休》也包含了善良、友谊、助人,惩恶等很有“意义性”的内容。而宫崎骏的电影,环保、和平等主旨,则更为醒目。

关键是如何来传达这种教育意义。对一部动漫作品的评价,可以归纳出它有多种意义,但将它反推,让这部作品以表达某种意义为目的,却往往难以达到目的。日本动漫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它根植于民众和市场,没有事先背负太多的“意义”,随意性很强。而随性的表达,却反而比“一本正经”更能打动人心。

“道”如果成为动漫的唯一的内容,实际上就失去了动漫本身的意义。动漫是满足儿童甚至成人的想象力的载体,这是其最大的功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可能是日本动漫对其他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的一点重要启示。

动漫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漫画家楳图一雄生前最后监修作品集正式出版
“恐怖漫画之神”楳图一雄生前最后监修作品集出版
漫画《鬼灭之刃》改编为能狂言,吸引年轻观众,爆发异常人气
中日动漫IP授权展2025年东京开幕,促产业合作
中日动漫教育合作项目2025年启动,培养新人才
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新作中国首映获热捧
中日联合动画《星海传说》2025年上线Bilibili
2025年中日动漫文化节将在上海举办,深化交流
中国动漫市场崛起挑战日本动画霸主地位
日本动画师劳动条件引发行业热议
《BanG Dream! Ave Mujica》动画2025年1月开播
京都国际动漫展2025将于9月盛大举行
2025年日本动画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0亿日元
环保主题动画《绿之未来》在东京MX首播
日本动画《星之守护者》在法国安纳西国际动漫节获最佳短片奖
万代南梦宫推出虚拟现实(VR)动漫体验平台“Anime VR World”
京都精华大学改革动漫课程,新增虚拟现实(VR)动画设计模块
环保主题动画《绿海之歌》在NHK首播,倡导海洋保护
中日合制的剧场版动画《星海奇航》在东京首映
以秋田县为背景的动画《稻穗物语》热播
日本女性向(乙女向)动漫如《歌剧少女!!》第二季热播
日本东映动画推出AI辅助作画系统“AnimeFlow”
日本众筹平台Campfire推出“动漫粉丝众筹计划”,支持独立动画项目
Netflix宣布与日本东宝、Production I.G等深化合作,投资10部原创动漫
日本科技公司CyberAgent发布AI动画制作工具,缩短50%作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