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在“国庆档”的热闹已不是偶然现象,最近几年的春节、“六一”、暑期等节假日几乎都会出现动画电影集体上映的现象。经过几年来的营销和推广,《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熊出没》、《洛克王国》等面向儿童的动画电影系列已小有所成,有些基本形成了每年一部的节奏,档期以寒假和春节为主,票房也相对稳定。这与前些年国产动画的惨淡经营相比,是一大进步。
从故事设计来看,这些片子开始走出经典改编、历史传奇的套路,以原创和创新为特征,设定完整而严密,并能根据市场变化修订剧情使之完善。相比以往有的作品过于侧重画面技术而故事粗糙(如《梦回金沙城》)或干脆“新瓶装旧酒”(如《葫芦兄弟》),这是值得肯定的态度和思路,因为“讲一个好故事”对电影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借助经典重现来吸引观众只能针对某一特定观众群,而“叫好不叫座”并非影院动画追求的目标。
从形象传播来看,有个性的卡通形象逐渐赢得了观众的心,如《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群羊和红太狼,《熊出没》里的熊大、熊二,《秦时明月》里的天明、项少羽、石兰、盖聂、卫庄等,《麦兜》系列中的麦兜、《魁拔》中的蛮吉、远浪船长、幽弥狂、海问香、大仓……以《魁拔》为例,正反两派人物的个性和形象与各自的语言、行为一一对应,按照故事线索展开,第一部突出蛮小满、雪伦,第二部突出镜心、奇衡三、幽弥狂,第三部突出远浪船长、海问香、大仓,男主角蛮吉(魁拔)贯穿始终,丝毫不乱,可见编剧和导演的整体谋划。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这些作品在配音选择上渐趋理性。与当初一些动画电影一味追求明星配音以提高人气和关注度的做法相比,如今的动画电影在配音方面更加注重声音和角色的融合,配音团队既有资深专业配音演员,也吸收了不少年轻的新生代配音演员。长此以往,有望出现一批动漫界的配音明星。
在上述进步之外,国产动画电影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影片的宣传策略仍然不够丰富。面对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动画电影,观众的选择逐渐增多,宣传手段必须更加丰富多样,除了电视、网络等常规宣传渠道之外,任何一种媒介都不应忽视,如公交站亭、建筑围挡、户外广告、移动媒体等。
二要充分利用各地日益增多的动漫展,大力培育粉丝。以笔者今年参观的南京各动漫展会来看,国产动画除个别作品外,对参加展会似乎并不积极,官方展台很少,内容也较为单薄。如今漫展虽有应接不暇之弊,但对于成长中的中国动漫而言,也是不应放弃的培育粉丝的机会,这就好比做生意,不能忽视任何潜在的客户。
三是周边产品的开发速度要加快。对于系列动画作品而言,周边产品是重要且持续的盈利手段,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玩具总动员》,国内的《魁拔》等虽已经开发出不少周边,但与庞大的作品体系相比,品种并不丰富,在主要动漫人物悉数登场的情况下,周边产品的开发速度应当加快,否则市场可能缩小。
四是票房困局。目前,票房能够破亿元的国产动画电影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而引进动画电影近年来破亿元的超过10部,这说明国产动画电影仍旧“吸金”乏力。这一现象值得院线反思,有进口大片支撑的各大院线从来不愁无好牌可出,难道必须让国产动画电影自己去找观众吗?笔者认为,正处“幼年”的国产动画电影需要外力扶持一把,而不是坐等其成熟。记得当初看《魁拔1》的时候,最感烦恼的是上映时间,非常尴尬,上班族很难找到合适的时段去观看;第二部依然如此,笔者所在影厅的观众只有个位数;第三部已经明显有所好转,笔者所去的影厅上座率达九成以上。
动画电影是衡量一国动漫产业水准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如今,中国动画人正在试图多管齐下,打开动画电影市场的新局面,从他们的表现来看,离“脉门全开”的时候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