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掌阅漫画“掌上世界·阅漫越好”主题活动在京举行,活动聚集了98家内容创作公司,几十位创作者,以及国内外诸多业内领导和嘉宾。发布会后,掌阅漫画CEO李歆 与 掌阅联合创始人王良 接受了媒体群访,进一步阐述了掌阅的理念。
“1+、2+、3+”
对于掌阅资金方面的“1+、2+、3+”策略,王良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漫画生产是在没有产生收入之前,要有一定的作品之后才能产生收费,要有商业规律,在创作的时候掌阅首先会有像每一个画多少钱这样基本的基本保障,给作者创作的持续性,而最终主要的商业模式有两种:一是IP变现,二是电子分成。
1+是1个亿基础的稿酬,2+是在基础稿酬的基础之上有两亿的电子分成收入,这两亿是在中后期产生收入后他才会得到的。3+就比较简单好理解,上市以后会有产业基金,针对漫画提供板块支持,比如说漫画品类的融资需求以及收购等等。
在资金支持方面,我们掌阅主平台会对投入的作品会进行曝光,包括“1+、2+、3+”的投入,我们整个母公司会去承担所有的费用,包括我们的产业基金也会是为整个漫画服务的。核心的漫画团队的核心任务是要把这个产品做好,把创新做好,把产品的质量做好,把内容质量把好关。
而且这个“1+”就是单独为漫画准备的,大赛是我们希望通过大赛找到更多优秀的团队加入到这个领域去,大赛我们花不了一个亿,一个亿是未来三年的基础稿酬。1亿+,我们预估会超过它,三年一亿,三年总共3个亿,一年要超过1个亿。
提到大赛,李歆说明,漫画大赛是一个入口,是一个机制,之前虽然也和一些公司合作做过,但我们发现这样的开放通道太窄了,我们想把它开得更大一点,大赛就是一个更大的入口,通过大赛扩大影响力,希望大家更多地知道我们,让更多业务团队知道我们在做的事情,让我们能支持跟我们有一样理念的团队,我们最后很可能把作品未来更多的版权的价值分享给版权各个环节的生产者。包括文字的、漫画的、有声的。过去可能只有文字作品有这样的版权,未来我们希望将漫画跟文字同属于一个IP层面,而不是属于分割的部分,把后面的部分往前延伸,增加动能。
所以说补贴不是目的,我们更想推动行业做自力更生的机制,不是想说拿钱去完全补贴,这不是我们的初衷,行业需要自力更生。我们希望尽我们自己的微微之力推动一些事情发生变化。
按照我们的发展,我们从2015年上线已经在有收益了。800万、5000万、1个亿,掌阅整体收入要更多。但这个体量还不够大,我觉得大家应该一起把电子收入,漫画的付费培养起来,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所以现在还远远不到与其他平台竞争的阶段。只要是好的作品,能使作品价值最大化,我们非常愿意跟大家合作,前提是所有的平台之间应该是共同开放的。
掌阅漫画的优势
虽然掌阅是从文学这块走过来的,但漫画是独立的公司,之前也发过公告,资源全部会扶持过来,在结构上我们还有其他的独立公司。我们有多个业务板块,既要有漫画,也要有文学等等独立的板块,我们整个是做内容的,漫画是内容最重要的一部分,漫画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板块。
另外我们本身拥有的小说我们就有改编的权利,是我们的签约作者。我们会根据数据排行筛选出哪些会更适合做改编。等于说我们自己内部循环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而不需要购买改编的版权。
而且这种中间有个很重要的背景是实体杂志在没落,而且其他的漫画APP与我们的维度也不一样,我们有独立的应用,有整个大的平台,还有很多的兄弟公司,线上线下是一体的,更重要的是有庞大的小说库。
中国的漫画市场
对于漫画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王良认为从趋势上来看可以分为三点:
一,漫画是有爆发式增长的,每年有百分之百的增长,漫画群体是确实存在的。
二,漫画这个阶段的问题是没有核心点生产力的问题。而现在随着从业者的增加,生产力的问题在逐渐缩小,同时我们在解决中间的一些缺乏故事性或者是漫画脚本缺失的问题,漫画未来整个的增长趋势不会低于网络文学的。
三,掌阅定位的是成人漫画,从市场规模未来容量来看都没有什么问题,这是我们自己的判断,我们现在要把握先机。至于说是不是基于年轻群体去做,因为所有做娱乐性内容的公司面临的都是年轻群体,这是个共性。
所以在内容方面一定要回归作品本身,就像是做新闻记者,一篇文章的好坏质量的优劣才是真正吸引用户购买杂志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宣传,内容一定要足够好,才能让市场正常得运转下去。网络文学就是这样,就靠小说作品足以养活这个行业正常地运转,这是特别正常地一种,而且在特别好的基础上才会慢慢的孵化和诞生出来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特别快地去追求它后期的衍生和变现的话会舍本逐末,会被换乱掉。所以掌阅希望回归本质,更扎实的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