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如何用时尚形式张扬“国粹”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2 8:19: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日前,日本漫画作家上田宏发布了他的漫画作品《武神戏曲》,梅兰芳成为书中的灵魂人物,他和他的京剧科班成为故事围绕的中心。很明显,这位日本作家用读图时代最流行的方式,诠释了地道中国韵味的文化。

  中国古典名著跨洋过海显身手

  《西游记》经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的精心雕琢与包装摇身一变成为受人欢迎的日本漫画《孙悟空》,这部漫画虽然也取材于《西游记》,但是孙悟空有了新对手邪魔昆仑仙人,原本没有性别意识的孙悟空,也有了浪漫色彩,和漂亮可爱的母猴爱铃谈起了恋爱。至此,名著《西游记》借这部日本漫画这种时下流行的阅读方式更在日本广为流传,以至家喻户晓。

  前两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取材自中国的《木兰辞》改编成动画片《花木兰》风靡一时。《花木兰》运用了美式动画的模式改头换面,再添加科技与市场操作等一系列因素,回到中国的动画电影就大受国人青睐,《花木兰》全球票房超过1亿美元。

  常玩电脑游戏的人都知道有个《三国志》游戏,这是日本光荣游戏的产品,有“三国志系列”等,任天堂则有“横山光辉三国志”等。加上其他日本公司的产品,至少有30款日本三国志系列游戏,日本改编的《三国志》和《水浒》,从漫画到游戏,衍生产品在亚洲各地热销。传统文化是一座富矿

  《武神戏曲》的故事发生在2002年,东京一个热爱京剧的日本孩子泉辰明神奇地来到1923年的北京,还遇到爷爷当年的恩师梅兰芳,由此展开了一场与艺术大师神交的时光之旅。

  从精致华美的人物舞台造型,到虎虎生风的武打动作,《武神戏曲》仿佛回到京剧在中国的辉煌时代。而章节之间穿插的京剧趣味知识,让读者了解到什么是“生、旦、净、末、丑”。观众们不会忘记,在黑龙江电视台11月21日举办的《明天更美好》大型晚会上,省京剧院国家一级鼓师王积利独辟蹊径,领衔演奏的《京剧锣鼓组合》因赋予古老京剧艺术以全新的表现形式而引起全场震撼,观众们用最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来表达对这种创新的喜爱。有着三十多年舞台经验的王积利告诉记者,他的独树一帜就在于,他把本应在幕后伴奏的京剧乐队搬到了舞台上来,把原来的五个演奏员猛增到二十五个,乐器增到三十多件,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打击乐队,并巧妙构思,立体配器,使听众感受到了打击乐的排山倒海之势,高低音纵横交错,大气磅礴。这场节目被人们誉为“中华戏曲交响打击乐”。著名作曲家刘锡津称王积利把京剧乐器打“成精了”,王积利“成精”就精在他把古老的京剧艺术与现代交响乐形式相结合并推陈出新。与此类似的是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都说明传统艺术用新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会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创作者文化底蕴待提高

  对日本动漫“盯上”我国国粹,某知名电影制片厂厂长表示:“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元素都能用作动漫改编,关键是如何选择角度切入。”“传统文化加上动漫载体,就是一种新艺术模式的尝试。”我省一位文化人这样表示。

  据了解,通常,编剧都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总觉得传统文化就要用“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其实,“传统”的公式化叙述方式阻碍了原创走向世界。你不要这块市场,自然会有人来占领这块市场。上田宏在《武神戏曲》中对京剧知识的精通,反衬出国内编剧文化底蕴的缺失。

  “漫画毕竟只是一种表达工具,能不能用好,关键是从业者的功力。没有文化厚度,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去发现‘国粹’这样的文化题材。”虽然坐拥传统文化的富矿,但是我们的创作人员文化准备和开采及表达手段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对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黑龙江日报)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