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漫画,影响日本两代人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2-3 11:05: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不论想学什么,都能找到相应的漫画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漫画的确教给孩子学校教育忽视了的一些东西,如应该如何看待性,如何看待暴力,如何与别人交流,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现存教育体制没给他们答案,父母也不知该如何施教。在这块教育的荒芜之地,漫画开拓了自己的领地。

  尽管许多知识精英对漫画颇为不屑,认为这将会导致“一亿人白痴化”,但很多研究者指出,漫画不仅仅是娱乐,而且寓教于乐,不论你想学什么,往往都能找到相应的漫画。例如学高等数学,你完全可以不去抠那种板起面孔的教科书,而可以找来一套漫画高等数学。你可以读到林林总总的“学习漫画”,如漫画电脑、漫画哲学等。

  用漫画克服自卑,接近崇高

  近代以后日本人强调要“脱亚入欧”,日本人总认为自己更接近欧洲人。观察日本漫画人物造型,其形象介于东西之间,反映出日本近代之后追赶西方的心理特征。

  漫画原本具有“讽刺”与“游戏”两种含义,但战后这两方面都已萎缩。在现代日语中,“漫画”一词已经超出同形中文汉字的语义范围,即这个概念除滑稽夸张及社会批判以外,还发展出长篇故事性的特点。正是这种新型“漫画”,代表了日本“战后漫画”的潮流,让世人耳目一新。

  战后漫画折射了现代日本人的某种存在方式——漫画家为日本读者创造出一个广阔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中的极尽细微相对照,日本人对那个虚拟空间极端热中。回顾漫画历史,人们不能忘记1963年元旦那天,手冢治虫创作的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在富士电视台首播的日子。那个力大无穷的铁臂阿童木征服了日本,日本列岛万人空巷。阿童木这个虚拟的形象已经影响两代日本人的童年幻想。

  日本社会鼓励孩子的漫画创作。在东京都城铁代代木站台上,有面墙是专为那些有表现欲的孩子准备的,墙上贴满白纸,任何孩子都可以在上面创作,纸张每日更换。在日本的中国孩子耳濡目染,很多人也对漫画着迷。如笔者认识的一个中国旅日家庭,其子学漫画无师自通,画的中国历史题材有模有样,竟可在国内出版社出版,而那个小孩才念小学五年级。

  日本漫画杂志1992年后开始从巅峰跌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漫画杂志,其发行量也只有从前的一半。但在日本,漫画精神并未消失,漫画可以克服自卑,可以超越自我,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之后,日本卡通片的发展,游戏软件的发达,都得益于漫画。

  也许,漫画是一种幻想,但却是一种令人激动的历险。通过漫画,孩子们超越渺小,试图接近崇高。或许,对伟大与崇高的渴望,才是漫画的本质。

  《环球时报》 (2004年08月13日 第三十版)
机器猫
樱桃小丸子

上一页  [1] [2]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