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尚记否,恰青春少年--看《20世纪少年》后的思考
|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南方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5 6:18: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南方网讯 尚记否,恰青春少年——正义是我们的名字,热血是我们的勋章,我们便是二十世纪少年——看《二十世纪少年》四个月后的思考
这是一个没有英雄,没有热血,没有豪情的时代,一个没有传奇,没有奇迹的时代,浮华的是表象,包裹着的是糜烂不堪,臭不可闻的腐烂,散逸着死亡气息的华丽景象以惊人的诱惑力吸食着我们的理智,麻痹着我们的神经,于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洪流中,我们迷失方向,我们庸庸碌碌,我们得过且过,我们正在失去人类最为高贵的一种品质,那就是——渴望。我们不敢渴望,因为我们害怕失去。没有失去便没有获得,等价交换的原则是这样定义的,可是公平却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丧失信念的二十一世纪,到底该相信什么,到底能做到什么?清楚知道的只是随时等待自己的欺骗、背叛。 人是幸运的,因为精神世界的存在让人类成为地球上最伟大的物种,但也因为精神世界的存在,人又是可悲的,因为失去了精神世界的秩序,等待人类的便是彻底的疯狂,或者说彻底的虚无,这个时候就是存在于我们生活最常见的形状——行尸走肉。这些人说:“我们不懂传奇!我们只要牛奶和面包!”也许你很鄙视他们的现实,但是这才是人类真正的本能,没有谁,甚至连上帝也没有规定说人类一定要成为世界的主宰,成为忧心地球未来的“超人”。所以成为一个只懂“吃喝睡性”的人类——才是人类原本的生物形貌。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荒蛮时代一路走来,在地球的脊背铭刻下辉煌的人类文明,虽然不知道地球的未来会如何,但至少这将是一段永不磨灭的印记。而这让人类无限自豪的文明史正是由无数被称之为“传奇”的历史组成。何谓传奇?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决心和行动,它和神话的区别只有一步之遥,却隔着现实与虚构的鸿沟。然而曾几何时,这种至高荣耀之词已经从人类身上渐渐流失。 原始时代的人类一无所有,所以他们不懂得何谓失去,有的只是一颗单纯的攫取之心——那便是一种渴望的心情——自己想要得到的,自己可能得到的,自己没有得到的,让一切都成为自己的——靠的是一颗执着的奋斗之心。那个时候,拥有的实在太少,想要的很多,人类是欲望的生物,这也是一种本能的驱使。如果说,人类社会的形成正是人类欲望追求的附加物,你会不会觉得我是发了神经?那么让我们看看今天吧,看看这个曾经叱咤着“英雄传奇”的人类社会,如此落莫,垂垂老矣,腐朽在滋生,在蔓延,在侵蚀,在毁灭……但是它依旧保持着曼佗罗花的美丽姿容,散发着罂粟花的芳香,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人们说:“这一刻很美好,所以让他停住吧”,餍足的人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祥和”。 宁静的小镇,来往上学的孩童,呼啸而过的电车,汹涌的上班族潮还有“咯吱,咯吱,咯吱”敲打着节奏的脚踏车轮以及那飘散在都市长空的冷漠和沉默……就在这一切的背后,或者说背景画面,是一个不起眼的杂货店,还有门前站着的杂货店老板——贤知。 他长得很普通,那是一张万人脸,如果不是亲近的人,任谁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他背景普通,继承了家业,只是把原来的居酒屋改建为杂货屋艰难的维持着。他的为人也很普通,服侍着老母,养育着外甥女,和镇上的人和睦相处,与同学朋友保持着应尽之谊,虽然有时候也会发点酒疯,那也只是一种软弱的自我抵抗罢了。他很普通,很普通,虽然他也和所有人一样,有过曾经热血澎湃,充满斗志的少年时代,但这似乎改变不了什么。因为现在的他已经“普通”到融入到这个浮华的社会了无痕迹。 A:摇滚——最真的自由 繁多的文字,完全和“俊美”搭不上边的画风,也许会让你在看这部漫画的时候长久的停留在审美疲劳的状态,但是我要告诉你,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一丁点细节,因为直树大人从一开始就给你安排了无数的“暗语”,他们都和真相紧紧联系着,体会不到细节就体会不到真正的“感动”——那种名为“少年轻狂”的感动。于是我们在漫画中看到一个醒目的词——“摇滚”。摇滚、披头四、朋克,这也许是作者对七十年代的一个神秘注解,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还没有平复,经济异常繁荣之后的萎靡不振,资本主义世界迎来前所未有的信仰危机。对七十年代来说,“摇滚”意味着对人类文明秩序的第一次置疑或着说呐喊。那是一个颠覆传统的年代,人类第一次站在了否定“自身”的立场上,打破权威,突破常规,抛弃信仰,甚至厌倦了自己! “上帝死了,我有的只是我的生殖器!”人类的精神秩序遭到了毁灭性的创击,与其说人们感到了绝望,不如说人们表现出一种反朴归真的“纯洁”意识。虽然有些粗痞,但是那种无所顾及的奔放,那种名为“自由”的感觉——仿佛年少时奔跑在阳光下的时刻——却让人异常迷醉,这就是——摇滚。 年少的贤知曾经疯狂的迷恋过这种躁动、宣泄、歇斯底里的音乐,他甚至立下志愿要组织一支自己的乐队,成为一个职业歌手。虽然最后这终究只是少年时的梦,但是在贤知心中“摇滚”已经与“青春”画上了永恒的“等号”,这也是一种热血的证明吧。 B:爱与和平,保卫地球,维护正义——我们就是二十世纪少年 这不是一个口号,只是一份沉默于心的“激情”。每个男孩,无论强弱,年少时都有个梦想——成为英雄的梦想。那个时候懵懂无知,对英雄的理解就是简单的——保护弱小,维护正义,引申开去,也就是所谓的“保卫地球”。哪个热血漫画没有牵涉到地球的安危,我们的主人公哪个不是肩负着拯救地球的巨大使命?这都不新鲜,这部漫画也一样,贤知莫名其妙的成为那个被“选中”的人,转眼间就成了一个救世者。然而,让人无法轻松的是漫画的凝重和讳莫如深,贤知没有被赋予相应的“神秘伟力”,直到死他还只是个过着“吃喝拉撒”,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甚至到最后他也没有能够阻止“灾难”的发生。他似乎是个很不称职的“主人公”,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有些泄气,但是——但是——我们错了,错得不可饶恕,当我看到故事从1997年再次拉开序幕,我才知道《二十世纪少年》这部漫画真正的面目,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们的少年们,我们勇敢的少年们,终于在沉默中觉醒,找回了真正的自己。而赐予余生者勇气和力量的,就是我们的贤知。真正的“贤知”,就是教会人们人生真谛的可贵之人。而我们的贤知,则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看似平静其实腐朽的躯壳中破茧而出,为了理想哪怕折断羽翼,也要振翅飞翔。年少的伙伴们,曾经懦弱的,曾经无能的,曾经自负的,曾经沉默的,大家都在那一刻站在一起,只为了一个简单的理由——年少时的梦——保卫地球。也许你会觉得把年少时荒唐的理想当成现实有点可笑,但是当你深切体会到那股勇气,那颗长久被压抑,甚至已经习惯于随波逐流的灵魂是怎样在矛盾痛苦中挣扎最后终于幻化为美丽的彩虹,你会动容的,我相信。贤知儿时的伙伴们身上正发生着惊心动魄的“变化”,他们的剪影在我眼前慢慢会聚,一个我从来都不知道的贤知鲜活的出现在我眼前,这一刻我已经停止不了我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热血不能自已,所以我哭了。“我也怕死,很怕,很怕,但是我……不能不去。”贤知与外甥女最后离别时轻轻地说。 儿时的伙伴,今日社会普通人,此刻手拉手,只为理想而热血、奋斗! C:预言书——懦弱者的白皮书 首先我得表明,对于作为一名漫画家的直树大人,我的敬仰如淘淘江水,但是作为逆天之人,难免要说上几句难听话。〈二十世纪少年〉这部漫画是一部精彩的拼图。当然这样说也许有点过,也许嫁接、拼装本来就是日本人的“技能”或者说“国粹”,那么我也只能说直树大人在这方面也是强人,但是当我向我老妈说起此事,她竟然异常宽容地说:“这说明人家知识渊博,如果书看得不多,你想拼还没材料类。”这个是大实话啊,直树大人完美的运用了诺查丹玛斯“诸世纪”的FEEL营造了一种末日气氛,但是他创造性的把这本预言书化身为孩子们游戏时自己编写的“故事书”。更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还让书里的一切真的就这样发生了!当你真的坠入这本书设置的众多未知迷题中时,故事风回路转,一切的矛盾都集中到了一个神秘的人物身上——“朋友”,这个贤知儿时朋友其中之一。当我们费尽心力去揣测“朋友”真实身份的时候,直树大人又笑着把焦点指向那张“空白”的脸上,一切迷题看似已经有了答案,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却依然茫然失措,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我们依然没有答案。直到这里,直树大人的故事构成能力都让人叹为观止,这也是为什么这部漫画即使没有打斗,没有恐怖,没有怪力乱神,没有情色,甚至连爱情都是若隐若现的,却如此吸引人的原因。 但是漫画中有许多细节都明显的看出嫁接的痕迹,如阿区在越狱那段就明显有〈肖申克的救赎〉的影子,又如儿时的贤知为了拣一个掉入恶狗势力范围的棒球的情节也和一部西片很相似。此外,我对这部漫画有一个不满之处,那就是里面充斥的一种“尚武”情绪,这种情绪不是简单的崇尚武力,而是一种对“扩张”的隐忍欲望,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军国主义”情节,虽然作者高举是“爱与和平”的大旗,但是漫画里面却时刻流露出他对于日本在二战中失败的落寞情绪,也许连他自己也没察觉到,他是如此渴望“世界”可以被重新划分——那是一种毁灭后的再生。虽然在漫画中,是由“朋友”这个反面人物做着颠覆世界的疯狂行为,虽然我们被贤知他们无私的行为深深感动着,但是我们也并不憎恶“朋友”,作者没有把热血动漫中的“伟力”赋予主人公而是赐予了“朋友”,让这个反面人物成为了一种绝对“强”的存在,这不尤得让我想起了MONSTER中的约翰,在直树大人心中,善于恶似乎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天平上是否有着同等的重量?透过对“朋友”的刻画,我们可以隐约看到直树大人对“朋友”的欣赏。这是矛盾的,一方面直树大人很IN 热血这种FEEL,但是同样的,他对“强悍”也有着无法克制的迷恋,这也算是深刻日本民族血脉中的烙印吧。出于对自身生存条件极度有限的怨恨然后发展成为一种渴望摧毁一切秩序,重新划分世界的渴望,这其实就是侵略意识的本质。[/size] D:做回自己——这便是至高无上的热血 路西法也好,山百合也好,后宫也好,罗莉也好,御姐也好,乱X也好,一切都好,在一个没有大脑的时代——所谓的工蜂的时代,忙碌追捧的是群少年,冷眼旁观的也是一群曾经的少年…… 少年的眼里看着对面那曾经是少年的少年,充满的是不屑,但是换来得却是对方温暖的笑容。少年的热血过早的冷凝,没有童真的时代就象在催化剂中浸泡出来的果实,灿烂的外表包裹里寡木的味道。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直树大人为什么取〈二十世纪少年〉这个名字,首先他的确曾经是二十世纪的少年,然而富于深意的是,故事开始的时候,贤知已经是而立之年,处于二十世纪末,因此——以而立之年体会少年时代的热血与梦——也许这就是直树大人要告诉我们的吧,人总要长大,但是请不要让社会的浮尘洗染我们的心灵,至少请保留一份童贞;不要随波逐流,把这份童贞作为一面镜子不要迷失自己;不要丧失前进的力量,做回自己,保持至高无上的热血。 呜呼,呵呵呵,我们是二十世纪少年的末流,即使是末流,我依然自豪,因为至少我们的少年在二十世纪曾绚烂发声——因为我从未跟随任何人的脚步,我的路由我自己走出来。 后记:我为什么没有谈到《二》“心理悬念”的特点,关于悬念这个重大特点,我想已经被很多大人说过了,而且我不想严重剧透(虽然我也难免剧透了)。这部漫画本身的步步为赢,尤其是以过去时以及倒叙的手段的描写方法很引人入盛,这些是要靠读者去体会的,而我主要谈的是读后感而已。并且我不觉得《二》只是个优秀的悬念片,因为我们可以在漫画里面深切体会到,那么看似毫不相关的人和小事,往往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处作者用完美的点睛之笔使之融合得天衣无缝,能够做到这一点而没有杂乱之感是由于在漫画始终贯穿着一股强烈的情绪,这种情绪才是最为动人的,才是我要表达的东西。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