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关于动漫的六个关键词
|
作者:山之边真… 文章来源:新浪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6 9:19: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漫画:
现代漫画的完整定义起源于美国连环漫画《黄孩子》,而日本漫画巨匠手塚治虫先生在其作品《珍宝岛》中首创的电影镜头感的运用,更加区别了中国传统连环画“文配图”的表现方式,凸现了漫画“画面的叙述性”。在日本,漫画在战后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支柱,直到现在,虽然在各种其他文化形式的冲击下,漫画市场有所萎缩,但,依旧是日本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美国的漫画文化跟这个国家的其他文化形式一样,形成庞大网状的商业机构,在近几年内,中国观众为之喝彩的《X—MAN》、《夜魔侠》、《蜘蛛人》及《绿巨人》等等电影大片,均是改编于美国经典漫画。但在中国,漫画被定义成“儿童读物”,一种文化载体形式仅仅被框成某种低幼读物类别,这如同上个世纪,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黑人被当作一种职业——黑奴的代名词一样。在另一种观念中,体现战争、爱情或者伦理的漫画被定义成“色情、暴力”,是作为前一种观念的延伸——不是给儿童阅读的漫画就是“不好的”。将日本架空历史漫画《银河英雄传说》的战争场景批判成“暴力血腥”之前,请回忆一下《拯救大兵瑞恩》中一个镜头中横着多少尸体。漫画与电影、电视是等同的文化形式,如果你认同赤名莉香与永尾完治在电视中拥抱相吻的合法性,那么,你也应该愿意承认这一点,因为,这出曾经感动过全中国的日剧,便是改编于同名的日本漫画《东京爱情故事》。 动画: 所谓动画,即“用非实摄手段逐格拍摄的影像”,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就是动画,但在国内,动画也是与“儿童电影”所等同。即使在《怪物史莱克》、《海底总动员》冲击中国观众的眼球之后,国内媒体也只是兴奋地打上“回归童真”之类的新闻标题。国内电视台所播放的都是面对五岁以下的动画片,一些直立行走的动物们几十年不变地告诉小朋友们要做好孩子。回顾国内老动画片,我们依旧可以找到很多优秀作品,过去,动画是一种艺术,现在,动画是一种产品,不同的是,美国等动画大国所制造的是奔驰,而我们,还在一锤一斧地敲打着一辆童车。相对于本土动画制作水平低下的现实,中国动画加工业却位于国际前列。大江南北数千家动画加工公司,以低廉的价格为日本、欧美等国家大量加工动画,1999年,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日本动画片都是在中国加工完成的,但,这并非就是中国动画的希望所在。一个有资历的民工,可能建造过亚运村、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等等,但是,他有的只是力气而已。中国动画的希望在于李诗鹏等一批年轻的独立动画人。 COSPLAY: 通过模仿服饰、台词与动作等等方面扮演自己喜爱的动漫作品中的角色,仅仅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形式。 在国内,COSPLAY被当作动漫的主要表现在媒体上大肆炒作,任何一个动漫展览会,没有COSPLAY表演的话,就象是没有牛肉的巨无霸汉堡一样,但在日本,COSPLAY只是被这汉堡香味所吸引的蚂蚁。作为一种个人爱好,我们尊重COSPLAY,但有必要当作一种热门话题来探讨、宣传甚至歌颂吗?现在,甚至连一些商场开业,节日活动,也会邀请COSPLAY表演,事实是,喜欢动漫的人知道台上COSPLAY的是什么角色而尖叫,那么你呢?除了觉得衣服光鲜以外还有什么?在国内动漫画未成为社会文化主流形式之前,“COSPLAY产业大有可为”的言论都是可笑的——村里根本还没有苹果树,却希望流行起牛顿先生的假发发式。 动漫杂志: 国内动漫画杂志大致分为两种:原创杂志与资讯杂志。受国家“5155”工程推动,国内曾欣欣向荣过几本原创杂志,但如今存者了了;资讯杂志倒是一本接着一本,但夭折者众。杂志本身属于平面媒体,媒体作用在于宣传、引导与成为产业平台。目前国内原创杂志仅仅是“把各作者的漫画拆成一集集合订成册”,卖的是销量,作品的价值到杂志这一处大部分就截然而止。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