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虽然是在欧美漫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日本人以他们特有的“拿来主义”将之改造为自己的“特产”。起步虽晚,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创造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大大拓展了漫画的取材范围,既从自身的风俗习惯里寻找题材,又从亚洲邻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中发掘宝藏...
胖乎乎拥有百宝袋的机器猫、美丽善良的“花仙子”小蓓、聪明可爱的一休……这些生动活泼的日本卡通形象伴随了一批又一批儿童成长。在童年的记忆里,每天晚上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日本动画片成了“必修功课”,要是哪天落下了一集,就会懊恼半天,第二天非要知到内容方才罢休。转眼间,儿童己长大成人,日本漫画也伴随他们一起成长。让我们走近日本漫画,一探其究。
一、兴起
明治时期,欧美的讽刺漫画传到日本,自此,现代人所熟悉的漫画开始在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生根发芽”。二战后,被日本人尊称为“漫画之神”的手家治虫登上历史舞台,为日本漫画绘上了清新亮丽的一笔。
手冢治虫原来的名字叫手冢治,他从小就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为特别喜欢画虫子,甚至将自己的名字也加上了一个“虫”。1947年,年仅19岁的手冢在其连载作品《新宝岛》中第一次运用了电影、电视中变焦、广角、俯视等手法,使漫画中的人物都“动”了起来。这种崭新的漫画表现手法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人们开始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手冢。
1952年,《铁臂阿童木》问世了。漫画中聪明勇敢、正义善良的小机器人阿童木一露面就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乘着这股“东风”,手冢将这部长篇连载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这是日本第一部电视连续动画片,和它的蓝本一样,动画片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据说,《铁臂阿童木》的出现在日本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在这之前,日本人对漫画有着很大的偏见,认为画漫画的人不务正业,漫画里一些暴力镜头和“儿女情长”的画面会给孩子们带来不良影响。可自从阿童木出现后,家长们的态度改变了,他们从排斥漫画到开始鼓励孩子们看漫画。自手冢治虫后,日本漫画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投身到漫画创作中。这其中涌现了一批名家,如擅长少女漫画的五十岚优美子、被称为格斗漫画鼻祖的原哲夫以及中国读者所熟悉的车田正美、鸟山明等人。
日本漫画虽然是在欧美漫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日本人以他们特有的“拿来主义”将之改造为自己的“特产”。起步虽晚,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创造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大大拓展了漫画的取材范围,既从自身的风俗习惯里寻找题材,又从亚洲邻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中发掘宝藏。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