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蜡笔小新的玩偶形象在日本很受欢迎  小新投射日本男人心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20 9:04:51 文章录入:刘磊 责任编辑:刘磊

蜡笔小新投射日本男人心

蜡笔小新的玩偶形象在日本很受欢迎

蜡笔小新投射日本男人心

《蜡笔小新》能获得日本人长年、经久不衰的喜爱,与其描写核心家庭的喜怒哀乐是分不开的

  20年来,这个5岁孩子做了许多成年男子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张玉莹

在近期发售的日本《月刊漫画TOWN》9月号上,因其作者臼井义人坠崖身亡而导致被迫中断的著名漫画《蜡笔小新》,以《新蜡笔小新》之名重新开始连载。

自1990年日本漫画大师臼井仪人创造了小新(野原新之助)的形象,这个有着粗眉毛、大脑袋、只有5岁却爱调侃并语出惊人的小男孩形象,已风靡日本及亚洲整整20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从黑色幽默到家庭喜剧

1990年,当初期的《蜡笔小新》开始在双叶社的青年漫画杂志《漫画ACTION》上连载时,并没有从小新的视点进行描写,而是打一些擦边球,以周围的人物(诸如小新的父母)如何被小新戏弄的黑色幽默作为故事的主线,其读者群主要以青年为主。

1992年4月《蜡笔小新》动画片的播放,吸引了大量的低龄观众。小新不逊的言语举动一方面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父母们的批评和抗议。小朋友们开始模仿小新的言行和举动,诸如很著名的“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和“屁股星人”,并引发了父母们的反感和不安。类似的问题在日本国内、韩国、西班牙等都引发过相关的讨论。

而后,自第十六卷中小新的妹妹小葵诞生之后,漫画开始逐渐转型。作者自己宣称受到了《圣经》所宣扬的“家庭爱”、“邻人爱”的影响,漫画开始从擦边球的黑色幽默向家庭喜剧转变。从1998年的第二十三卷开始,从小新的视点进行描写的故事逐渐增加,儿童眼中大人世界的虚伪和荒谬,儿童身处于大人世界中的无力和困惑,小新自身的可爱和直爽,获得了诸多年龄层读者的喜爱。

  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

2000年,对于《蜡笔小新》来说有两件大事发生。其一是一直担任不理不理左卫门配音的声优盐泽兼人因为在家里楼梯上摔倒,于5月10日不幸逝世。盐泽兼人生前最后出演的角色正是不理不理左卫门。无独有偶,在《大河时代剧特辑!春日部黄门》这一集的最后,正好是不理不理左卫门留下“我出去旅游了”的留言并离去的一幕,这不得不让人有所感慨。此后盐泽兼人所饰演的角色大多由声线相似的山崎拓巳接任,但是出于广大爱好者和制作者“盐泽兼人所饰演的不理不理左卫门是无可取代”的共识,此后不理不理左卫门在登场的时候都没有台词。

另外一件大事是伴随着动画所吸引来的低龄观众及其父母的需求、作者风格的变化,《蜡笔小新》逐渐变得不再适合在《漫画ACTION 》上连载。这时候双叶社便以此为契机,发行了一本新的家庭四格漫画杂志《月刊漫画TOWN》。其初衷就是为《蜡笔小新》和该社另一长寿台柱《西瓜皮先生》提供一个新的连载平台。

和许多因长期连载而陷入模式化作品不一样,臼井仪人依旧不断地在为自己的作品注入新鲜的血液。大约从2006年开始,一话完结的搞笑单元剧开始逐渐减少,中篇连续故事的分量逐渐增加。如在2007年的松坂老师悲恋篇中,松坂老师的男友被卷入恐怖活动后,其自暴自弃,酗酒并试图自杀的沉重情节,曾引发了许多讨论和思考。

截至2009年9月作者逝世,《蜡笔小新》漫画一共连载了1126话,其单行本50卷在日本的销量累计达到了5300万册。

  让大人和小孩又笑又哭

《蜡笔小新》动画片于1992年4月开始在朝日电视台播放。当初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上面只给了个“至少坚持半年”的指示。第一次播放时的收视率只有4.0%,但第二个月开始就超过了10%,11月份时登上20%的台阶,并在1993年7月12日留下了28.2%的高收视率。其在4—12岁年龄层的观众中更是达到了67.6%的惊人程度。无怪乎蜡笔小新会形成一种社会现象了。

与此同时,制作方也趁热打铁,于1993年7月24日推出了《蜡笔小新》的第一部电影版《假面超人对高叉魔王》,并获得了22.2亿日元的票房收入。此后每年的五一黄金周前,都会上映一部《蜡笔小新》的电影版,就像《名侦探柯南》一样。

电影版以“让大人和小孩都又笑又哭的作品”为口号,以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和协力作为主体,其故事情节基本是野原一家和春日部防卫队齐心协力面对突然袭来的敌人,减少了搞笑的分量。尤其是第二任监督原恵一的最后两部作品——《大人帝国的逆袭》和《战国大合战》,分别以对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怀旧和对战国时代“死亡”的描写,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前者是日本杂志《映画秘宝》的历年评选中,唯一一个排在年度第一名的日本电影。而后者则获得了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动画部门大赏等诸多奖项。在许多影评中,这两部作品都被认为是《蜡笔小新》电影版里难以超越的高峰。日本机器人动画第一人、《机动战士高达》的监督富野由悠季甚至把这两部作品视为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日本成年男子的心理投射

为什么蜡笔小新如此受欢迎?这不难理解。

恶作剧的形象在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神话故事里都是最为闪光的角色。他们跳出既有秩序之外,打破矛盾双方的隔阂,以恶作剧的形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如中国神话里的孙悟空、哪咤,日本神话里斩杀八歧大蛇的须佐之男,希腊神话里的赫尔墨斯,北欧神话里的洛基,莎翁笔下《仲夏夜之梦》里的妖精帕克等等。他们或随心所欲,或童言无忌,或调皮捣蛋,或游戏人间,但是每每该出手时就出手,在关键时刻大放光彩。在塔罗牌里是零号的愚者,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绝圣弃智。

小新的魅力也正出自于此。这个满脑子乐天、童言无忌的永远5岁的小男孩一样有他自成体系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社会的地位、世间的偏见和思想的枷锁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小大人的同时又时不时流露出和年龄相称的一面,让人觉得是那样的可爱。

更重要的是,在作品中,小新做了一个成年男子想做而不能做的事,其搞笑的背后,是压力沉重的日本成年男子的心理投射。

  国民心中的理想家庭

日本某知名网站进行过一次“民众心中的理想家庭”的调查,结果前4位分别是《蝾螺女士》、《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和《哆啦A梦》里的家庭。这4部作品所描写的都是由父母和未婚子女所构成的核心家族。

日本二战战败之后,其家庭的机能开始转变,同时伴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改善和参政的需求,重新制定了民法,废止了武士阶层的家长制,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开始瓦解。在诸多原因影响下,核心家庭的比例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急剧增长,并于1975年达到了史无前例的64%之多。

《蜡笔小新》能获得日本人长年、经久不衰的喜爱,与其描写核心家庭的喜怒哀乐是分不开的。在作品中,小新的爸爸野原广志的初期设定是1955年生,1975年到东京并在双叶商社就职的职员。作者臼井仪人曾透露这个人物的造型与他本人十分神似。他夫人在家也掌控一切,非常强势,与小新家的母强父弱如出一辙。此外,还有人八卦他有一个对其事业产生重要影响、名叫娜子的大他10岁的女人,她就是小新在街头一见钟情的娜娜子姐姐的原型。(张玉莹)

  连载再开 喜忧难料

《蜡笔小新》、《哆啦A梦》等长寿作品的特点是:其一,即使经过数10年的时间,即使作品中每年体育祭文化祭等和季节相关的活动都在举行,里面的人物也不会升学,不会变老。毕竟大家想看的并不是那穿一身西装挤电车上班的野比康夫,也不是为了分期付款买房结婚苦恼的野原新之助。野比永远在读他的小学四年级,小新也一直是那个5岁的小朋友。

而另外一个特点则是,没有最终话的存在(即没有最后一集)。即使作者已经去世,也会因为收视率和利益等理由而被一直制作下去。无论是《蝾螺女士》、《哆啦A梦》还是《蜡笔小新》都是这种情况。《蝾螺女士》的漫画自战后一直连载到1974年,动画一直在播映。《哆啦A梦》在动画之外,还有藤子·F·不二雄当年设立的公司一直在进行长篇的创作。《蜡笔小新》则在搞轰轰烈烈的20周年纪念活动,并直接拉来臼井仪人的助手团队把它给续了下去。到3月号为止刊载的是臼井义人的遗稿,而6月号至8月号重新刊载了过去部分作品,9月号则是《新蜡笔小新》开始连载。漫画真正断掉的只有两个月而已。

也许有盐泽兼人的先例在前,一方面读者希望能够看到新的《蜡笔小新》,一方面又觉得没有臼井仪人的《蜡笔小新》不再是以前的那个蜡笔小新了。这种复杂的心情,还是等待《新蜡笔小新》来给我们以解答吧。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