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漫画家的“8·15”:月亮玉兔是童年记忆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安徽广播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9-20 11:09:39 文章录入:刘磊 责任编辑:刘磊

  ▲以漫画的艺术形式展现战争残忍、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令观众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本报记者 饶强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7岁的森田拳次在夕阳笼罩下的列车上从中国葫芦岛被遣返回日本。60多年后,已成为著名漫画家的森田拳次和他的日本同行们用漫画的艺术手法,真实展露了日本投降之时的所感所想,抨击侵略战争的残忍与悲惨,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

  昨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79周年纪念日,以“我的八月十五日”为主题的日本百名漫画家的120余幅作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开展,以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

  童年留下战争记忆

  玉兔的影子在圆月中若隐若现,柔和的夜色里一位头戴斗笠的中国农民乐呵呵地讲着民间传说,两个孩子蹲坐在草丛里听得入神……

  漫画家森田拳次站在自己的画作前,眼眶湿润地为众人讲起“感谢中国养父母”的故事。“中国养父母对我有养育之恩,我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森田拳次说,他的画反映了他和一位小姑娘在听中国养父讲述中国传说月亮中玉兔的情景,那是他儿时的美好记忆,画作也由此取名为《感谢中国养父母》。

  森田拳次的名字也许在中国并不算广为人知,但他的作品却在中国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他正是《哆啦A梦》(又名《机器猫》)的创世画家。谁知,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一段令人唏嘘的“中国童年”。

  森田拳次1939年出生于东京,出生3个月后随家移居中国沈阳,7岁时从中国葫芦岛被遣返回日本。此次展出的另一幅画作——《驶向未来的火车》就描述了森田拳次被遣返日本时,乘坐驶向大连港口的煤炭列车时的情形,画中最突出的就是一轮即将落山的夕阳。森田拳次说:“那时虽然年幼,但仍记得当时乘坐的是没有天棚的火车,所以对夕阳的印象非常深刻。”

  此次漫画展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本“我的八月十五日会”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共同主办,展出了百名日本漫画家的124幅作品。和森田拳次一样,这些漫画家多数出生在1945年日本战败之前,亲身经历了那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战争。展览的作品按当时作者年龄共分“16岁以上”“8至15岁”“5至7岁”和“4岁以下”四部分,日本战败时,多数漫画家还处在孩提时代。可以说,那场战争是他们难以磨灭的童年记忆。

  “战争制造了大量的牺牲者,时至今日,经历过那场残酷战争的人已经不足三成。‘我的八月十五日会’都是经历过战争的一代,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漫画给后人留下点什么。”这是森田拳次的希望。

  漫画反战呼唤和平

  对侵略战争的质疑与反省,也许在1945年8月15日那一天,就已经深深地烙进了这些漫画家的心中。《感谢中国养父母》、《马上就能回家啦》、《那年冬天》……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呈现了那一天留存在记忆中的片段。

  而这些漫画中,既有如《感谢中国养父母》一样温馨的回忆,也有色调灰暗的战争恐怖回忆。

  日本漫画家古谷三敏的画作是《跟父亲学习了手榴弹的使用方法》。画中,一个身着日本军装的成年人,正拿着一枚硕大的手榴弹,神情严肃地像一个孩子讲述着什么。一旁是古谷三敏做的文字注解,父亲是侵华日军军官,在中国东北教他怎样使用手榴弹。“敌兵攻过来了就到他身旁去,拉掉拉环抱住对方,同归于尽。”很难想象,这是一位父亲对儿子说的话。

  渡边雅子画的是两位成年人在收听着广播,那是日本天皇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玉音传送”。女人在哭泣,男人同样表情痛苦,唯独一旁的小女孩,在幻想着自己穿着裙子的样子。画作的名字就叫《这么着就可以穿裙子啦》,这是一个小女孩对战争结束的理解,充满童真,却痛陈了战争的苦难。

  正是基于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他们以“我的八月十五日”为主题创作了一批漫画,真实展露了日本投降时的所感所想。

  森田拳次说:“我们希望通过手中的画笔,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日本原首相村山富市也出席了昨天的开幕式。据悉,该展览此前曾在南京展出,此次在抗战馆展出三个月,随后还将在其他地方进行巡展。

  本报记者刘冕董少东

  链接   一位日本漫画家眼中的“投降日”

  年过古稀的千叶彻弥在日本与宫崎骏齐名,被称作“漫画之王”,代表作《明日之仗》横跨40年仍然人气不减。他的《那年夏天》、《那年冬天》描绘了自己童年在沈阳的记忆,参加了“我的八月十五日”漫画展。这位日本漫画界泰斗级人物向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八月十五日”。

  “当时(1945年8月15日)我在沈阳,虽然亲身经历了日本天皇广播‘停战诏书’事件,但当时还只有6岁,并不能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只是看到周围大人都在哭,很悲伤的氛围,意识到发生了大事。直到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了事件的来龙去脉。”

  “由于没有能够立即回到日本,所以接下来一年的时间在中国过得特别辛苦,幸亏得到了一对中国徐姓夫妇的救助。他们自己都吃不饱肚子,但还能节省粮食给我吃。临别时,这对夫妇还送了我一条毯子遮寒。这条毯子我一直珍藏着,直到在中国找寻到他们的后人。我是侵略者的后代,他们却还要援助我,这样的胸怀令人感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想法困扰着千叶彻弥:“我是一个侵略者的后代,他们(中国人)为什么自己忍饥挨饿把东西给我吃,援救我,想不明白。”

  越是想不通,他就越发迫切地想找到当年那位救助自己的沈阳恩人。

  后来通过日本记者的帮助,他辗转找到了徐家。但遗憾的是,当千叶彻弥再次踏上沈阳土地,到恩人家拜访时,却发现恩人已去世。

  千叶彻弥寻找恩人一事被日本媒体制成专题片播出,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为感谢恩人,他联合森田拳次发起了“感谢中国养父母”的倡议,后来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竖起了日本遗孤的“感谢中国养父母碑”,该碑就是千叶彻弥免费设计的。

  “对于中国来说,八月十五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对于日本来说,八月十五日则是战败日。然而,这一天对两国人民来说,同样是停战日。从这一天开始,两国人民很快迎来了和平发展的年代。”

  “日本作为加害国,应该有悔过的意识。但遗憾的是,很多日本人都把这段历史当成是难以启齿的事情,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人对当年历史知之甚少,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这些人一定要多做‘铭记历史’之类的事情,让日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史观,这对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是非常有益的。”

  “无论是对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8月15日都是个特殊的日子。纪念胜利也好,反思战争也好,这个日子都提醒我们‘反对战争’。惟有如此,两国人民才能世代友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千叶彻弥说。据新华社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