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25 8:31:00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资料图片


吉卜力不是“梦工厂”


在高科技时代,宫崎骏用传统的方法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作品——《TIME》


动画片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赋予灵动的活力,神奇的电影让故事动起来。动画由艺术发展到艺术产业,除了技术之外,最根本的源动力是那些用图画讲故事的人。在动画界很多人都是集绘画、编辑、导演、制作于一身,但提起大师级的动画艺术家你能说出几个名字?


沃尔特 迪士尼(《米老鼠和唐老鸭》)、特里克 艾弗里(《兔巴哥》)、威廉 汉纳和约瑟夫 巴伯拉(《猫和老鼠》系列)、约翰 拉塞特(《玩具总动员》)、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宫崎骏(《千与千寻》)、大友克洋(《阿基拉》)、藤本弘(《机器猫》)、兹德内克 米莱尔(《鼹鼠的故事》)、万氏四兄弟(《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等。


由此可见,当今世界动画电影最重要的两股力量来自美国和日本。


手冢治虫之后宫崎骏就是日本动画的一面旗帜。与工业化、商业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动画产业相比,在主题、表现形式及影响力方面,宫崎骏动画用东方独有的文化特色和思考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每年迪士尼或皮克斯为占据假期市场及时发布大制作的时候,日本以及宫崎骏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创作,比如宫崎骏在《起风了》之前的作品还要追溯到2008年的《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在商业化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宫崎骏依旧用精良的制作、内涵深刻的故事表达他对动画电影和观众的尊重。对每一部片子都注重精致演绎的宫崎骏也得到了最好的商业回报,其中《千与千寻》至今仍是日本本土电影的票房冠军。


宫崎骏动画和美国动画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宫崎骏自身与其他动画家的差异。


美国动画片有着准确的商业定位,在主题方面注重浅层次表达,多以善恶、友谊、勇气等绝对价值观作为核心,以符合每一位观众的审美和思维需要,尤其照顾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故事情节简单明了,风趣幽默,爱憎分明,常有美国式的超级英雄惩治邪恶势力,这些就是美国动画片的标签。


动画王国迪士尼一直将动画片看做纯商业的娱乐品。制作人尽一切可能让观众在电影院及电视机前跟随故事的演绎,将情绪和头脑奉献给动画世界,感知快乐,感知梦想,得到精神的享乐。但如果你想跟着故事的情节在走出影院之后还可以静静思考,那美国动画很难具备样的功能,因为他们追求的快乐就是轻松生活理念。因此,美国动画的观众定位就是孩子或是永远有一颗孩子般纯真心灵的成人。


在对人性、社会、自然的深度思考方面,日本动画大师的作品是有深度的,甚至在主题表达上传递了更多的悲观和危机感。当迪士尼用歌舞、爱情、英雄来表现故事的时候,宫崎骏却在魔幻和现实的反复切换中向我们展示人性的复杂。生存中的困境和力量,虽然不是一帆风顺或英雄凯旋,但宫崎骏仍能给观众带来希望和思考,这一点与迪士尼有很大的不同。


宫崎骏动画中的主人公都是善良勇敢的小女孩,在日本这个以男权为主的社会里,宫崎骏故事中的女孩却有着不同凡响的天性,坚强执着的她们时常背负沉重的命运,从未低头。在迪士尼的女性形象里,我们总能看到善良中带着热情奔放,更加独立,有着超越男人的特质和力量,不似东方女性那样含蓄。在人物设置上,宫崎骏也不像迪士尼动画那样表达善恶的永恒对立,《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是个邪恶的女人,但她对自己的孩子依然有着慈母的温暖,这就是现实世界,好与坏都不是绝对的。


宫崎骏动画和美国动画都注重对民族元素的表达,前者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展现无处不在;后者也有丰富的民族性,但往往这样的民族风格是世界范畴的。从非洲大草原走来的《狮子王》,从阿拉伯飞来的《阿拉丁》,从童话里跳出的《美女与野兽》,美国动画遵循着世界哪里都有民族性,而宫崎骏动画则诠释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个真理。


美国动画在商业化、产业化的刺激下对动画技术的变革领先全球,大量使用电脑三维技术,让画面质感与传统动画制作有了很大区别,3D动画电影进入了新的时代。而日本动画业很晚才引入电脑动画,包括宫崎骏等大师级制作人,还是依赖传统的制作方式。不久前日本才刚刚宣布“赛璐璐”这种传统动画制作方法退出历史舞台。日本并不缺少资金,也不缺乏技术,他们的艺术家更多的是对传统的尊重和依恋。


动画电影孕育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彼此有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商业模式、市场环境,宫崎骏动画却更显深刻,更需回味。他不仅影响和发展着日本动画文化,同样得到美国动画界的崇高尊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