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论为什么柯南剧场版越来越不注重推理

作者:廖子逸 文章来源:知乎责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26 10:00:4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很简单,因为柯南剧场版已经变成了一个八股文式的命题作文。


如果看剧场版看下来,你会发现每部剧场版都是柯南的多个经典元素的拼接。


必须提及的元素


1.柯南的推理秀


2.新一和兰的感情线


3.柯南和灰原哀的默契(如果不说感情的话)


4.少年侦探团的各种刷存在感和神提示


5.毛利大叔排除错误选项


6.柯南越发逆天的滑板技术


7.兰和园子的友情


8.警视厅的种种破案行动


9.博士的冷笑话


10.兰的空手道


选择性出现的元素


1.平次和新一的联手破案


2.柯南的足球技术(这一条随着时间推移差不多也成了必出元素,早期较少)


3.基德盗宝


4.黑衣组织和FBI


5.博士的新发明立功(后期开始频繁)


6.“我要上厕所”


以上这些几乎是每一部都要提到的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集中体现了柯南的精华,是柯南连载多年累积下来的图腾式标签,一看到这些你就能马上确定,这就是柯南剧场版。



但是在获得强烈的标签和风格后,制作组能施展的余地就变得越来越小了,因为这意味着每年都要用同样的材料做出不同的菜式,如果只是少数几个主要角色还没关系,但编剧面对的往往是好几条情感线(新一和兰,柯南和灰原,少年侦探团的友情,兰和园子),哪一条偏废了都不行,兼顾这些之余还要设计一个精彩的推理故事,还要能把这些感情线都巧妙地融进去,换谁来都要头疼。早期还能比较好地分配戏份,因为那时柯南的剧情和人物关系都还没那么复杂,不会对故事设计产生太多束缚。但到后面,编剧面对的是用一个单薄的剧场版承载一个20年历史的漫画,这漫画早就超出了推理的范畴,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在动作和场面上下更大功夫,博取眼球。至少,人物在行动时,是不用思考太多的。



通过这种方式,故事性保证了,视觉效果保证了,该提的元素也都提了,这差就能交了,就能满足大多数观众了。至于推理,只是一点小小的、无关痛痒的牺牲,那些推理迷只是一小部分,他们是否满意,不在制作组考虑范围内。要知道,柯南的粉丝和推理迷之间并不能画等号,多数柯南粉丝无非是想看到一部有鲜明的柯南元素的电影,照顾好这批人,加上品牌效应产生的票房,制作组就算成功了。


说到底,这是一个成本核算问题。


补充:我刚刚查了一下,《贝克街的亡灵》是众多剧场版里唯一一部柯南没有用任何道具的,同时在场地选择上通过虚拟游戏的手段,将不相干的人等统统排除在外,于是一部写实意味极其强烈而情感表达又极为到位的柯南剧场版巅峰就这样出现了。这说明编剧非常聪明,他看清了剧场版故事性与复杂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所以果断想办法把多余的人剔除出故事主线,这样力道就集中了,而虚拟世界的设定为道具无法使用提供了合理的借口,编剧就不用老想着怎么安插使用道具的情节,可以专心地讲故事了,而即使是这么精彩的一个故事,其推理性仍然不能算强,只能说基本都能自圆其说。更加说明恰恰是在柯南剧场版,推理并不是其主打菜。


如果一定要以推理性为评判标准,印象中第一部才是最强的,然而可以看到,市场效果并不好。因为推理是纯脑力活动,和剧场版,或者说和大多数电影追求视觉的要求是矛盾的,因此只能舍弃不能带来市场利润的推理部分,只有少数有才华的编剧才能在两者之间达到比较好的平衡,其中就包括了《贝》的编剧野泽尚。只是可惜了野泽尚这位有才的编剧,动画里的泽田弘树的结局仿佛是对他的命运的预言,最终他也在办公室上吊自杀。他人评价说野泽尚既是才华横溢的,也是极其寂寞的,和周围的人有严重的疏离感。也许他在设计泽田弘树这个天才少年时,就是以自身作参考吧。无论如何,感谢他为柯南剧场版带来了一个无可替代的高峰。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