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马克宣:见证中国动画片黄金时代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民航报责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13 15:54:38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朋友遗憾:他走掉以后,很多技术就没有了 《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的片长都只有20分钟,《山水情》的片长是19分钟。“水墨动画片强调意境,不是靠情节取胜。《山水情》的情节特别简单,《牧笛》的情节也简单。它们靠的是绘画风格,以及导演极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向华说。 众所周知,《小蝌蚪找妈妈》的风格来自齐白石,《牧笛》的风格来自李可染。《山水情》呢?“马克宣在制作《山水情》时想创新,想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之前的水墨动画片的风格有一点不一样。”印希庸说,“《山水情》的画风偏柔美细腻,来自吴山明。” 《山水情》没有对白,从头到尾都是配乐。“导演希望大家光凭看画就能看懂。事实上,这部动画片是先有音乐,再配画面的。但是整个画面看起来仍旧很顺畅、和谐,给人一种享受。”印希庸说。 1992年,马克宣独立执导了《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这部片子在第19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得教育片奖。“除了水墨动画片之外,马克宣特别致力于做漫画类动画片。”向华说:“之前,他和阿达合作了《三个和尚》《超级肥皂》《门铃》,都是这一类型的动画片。”当时在国内还没有人探索这种类型的动画片。 在向华看来,马克宣的逝世,首先是“动画技术的一大损失”,“他逝世以后,很多技术就没有了”。另一个遗憾,或许是中国那一代动画从业者的遗憾,就是“那一代人都没有怎么做过长片”。 向华说:“所有的长片,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全是联合导演。当然后来有了《宝莲灯》,但是那已经是商业片了。” 学生追忆:他是最认真的老师 还在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就读的周梦迪,也曾有幸跟马克宣老师学习中国动画史及世界动画史课程。 “马老师上课很敬业,每次都比我们去得早,等着我们。枯燥乏味的理论课,也能被他讲得很有意思”。 今年1月时,学期结束的那场作业汇报让她记忆犹新。平时18时~21时的课,因为内容量大被延长到了23时才结束,75岁的马克宣老师扶着椅子的把手才能缓缓站起来,对每一组作业都进行了详尽的总结点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课外,他常常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并强调“一定要真心喜欢动画片才可以,做出自己的风格,不能别人做什么你就去做什么”。周梦迪是他带过的最后一届学生,因为1月结课后马克宣老师就被查出了肺癌。“看到他的离世消息觉得很突然,脑海里都是平时在校园里看到马老师穿着长风衣的身影。他看见我们会一直笑着打招呼,那好像还是昨天”。 马克宣代表作回顾 《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 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获奖记录】1961年瑞士第1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4年第四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三个和尚》(1981年) 【获奖记录】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第3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哪吒闹海》(1979年) 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1980年成为第一部在戛纳参展的华语动画电影。 【获奖记录】1980年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动画电影奖;1983年获得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