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蓝胖子”打破中国两项票房纪录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8 19:03:15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哆啦A梦:伴我同行》剧照


有点意外,来自日本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最火的“蓝胖子”自“六一儿童节”以来打破了不少中国票房纪录。


根据第三方统计机构“电影票房吧”的数据,6月6日《哆啦A梦:伴我同行》的单日票房为3800万元,累计4.24亿元。而按照当下的排片和热度,该片很有可能成为第三部在中国内地票房过5亿元的动画影片,《功夫熊猫2》和《超能陆战队》。


在动画电影的累计票房方面,《哆啦A梦》能否打破《功夫熊猫2》6.12亿元的纪录不好说,但是它已经破了后者的单日票房纪录。5月30日,《哆啦A梦》单日8800万元的票房成绩,超过2011年《功夫熊猫2》5400万的首日票房。


其实,更引人是其打破了日本影片在中国的票房纪录,此前,该纪录是由奥特曼大电影《宇宙英雄之超银河传说》保持的,累计票房为3115万元。


探讨之前,先看一个说法。


《日本经济新闻》最近称,上一次日本影片登陆中国院线的时间还是在2012年7月,此后随着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日本电影一直无缘中国大银幕。而《福布斯》杂志网站则说,中国广电部门自2012年起曾一度禁止进口日本电影。


不过,多位电影产业界人士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之前并没有听说过对日本影片进口的禁令,该国影片近三年无缘中国大荧幕,主要是由于商业方面的考量,日本影片能够在中国取得好票房成绩的影片太少了。


《哆啦A梦》)于2014年8月8日在日本上映,2015年5月2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看日本影片如何进入到中国国内,要学习一个批片的概念。


进口买断片(又名批片)是指国内片商以固定的价格把影片的放映权从国外片商处买断,而国外片商不参与中国票房分成的电影。由于这类影片多以批量的形式引进,所以多被称为“批片”。


除了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每年34部好莱坞大片是分账影片外,其他国内上映的公司基本上是“批片”,与分账影片相比,批片的审查周期比较长。


一位电影院线高管告诉澎湃新闻新闻,美国之外地区的电影,如欧洲、日韩、印度等,每年加起来大约有50部的引入指标。


当下,进口片的发行权在中影集团电影进出口公司(下称“中影”)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下称“华影”)手中,除了这两家公司自主发行一些批片外,其他的电影公司也购买完电影版权,也可以向中影和华夏申请指标协商引进(通俗的理解,就是要这两家公司“挂名”),接受后者的市场评估和主管部门的审查。


所以,当国资背景的中影和华影在2012年7月至今没有进口日本影片时,日本影片想进来只能寄希望于中国民营电影公司的动作了。


《哆啦A梦》是由华夏电影公司本身进行发行的,查阅以前多部日本影片的国内发行方发现,很多影片都是由中影和华影本身进行的,没有看到民营公司的因素。


“中影和华影在引进电影时,有时候也并非完全从经济上考量,有文化交流的因素。另外,这几年,民营电影公司发行日本电影的路没有堵上,但由于日本影片很少是大制作,多是伦理片、文艺片,并不是当下中国观众普遍爱看的商业大片,在商业上风险很大,所以引进的就少。”上述电影院线人士称。


排除商业因素,日本电影在艺术性上不乏佳作。比如,今年上海电影节期会展映8部热门日本影片。


当然,该人士也说,不排除想引入日本电影的中国公司也有政策上担忧,比如一部影片的版权费已经花了10多万美元的情况下,在申请指标的时候会出现风险。


前面说了,批片的周期比较长也是影响因素。一位电影发行公司的负责人说,日韩片盗版速度比较快,等进口手续批好后,这边还没档期,影片可能因为盗版而商业价值下降了。


其实,无论何种原因使日本影片在中国市场缺席三年,当它们重新来到中国市场时,行业已经发生变化: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超过日本总票房,跃居全球第二,规模约为170亿元,而2014年票房已经为296亿元。


“总体说来,有动漫品牌背景的《哆啦A梦》在票房上的成功算是个例,大部分日本影片想取得超高的票房还是很难。”前述发行人士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