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电影更新换代已经结束

作者:肖扬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责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27 15:05:0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第五代“精英”渐渐退位


随着中国电影的受众人群向低龄化迁移,中国电影的人才结构也发生了重要转变,在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10月25日主办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无论是电影人还是客观数据都指向了一个新的事实——中国电影更新换代已经结束。电影新人打破了第五代“精英”电影雄踞三十年的状态。新的受众、新的媒介、新的电影人促使中国电影产业在所有文化领域中最先完成了代际交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副局长毛羽、栾国志以及宁浩、韩延等新导演,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北京大学教授王一川等电影人、专家学者参与了论坛。



《捉妖记》


新力量不再是黑马


《捉妖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煎饼侠》暑期档同辉,《港囧》、《夏洛特烦恼》国庆档票房均过12亿,加上《烈日灼心》等收获口碑的类型片,使得今年中国电影市场一片灿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表示,中国电影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为当代中国电影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发挥潜能、创造奇迹的广阔空间。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陈犀禾认为,新的电影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创作主力,代表着中国电影发生的巨大的改变。调查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论断。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4年58部过亿电影中,有26部都是70后新生代导演创作的作品。2015年的前6个月,有票房数据可查的95部电影中,新生代导演的作品为65部,票房占比48%;80后的导演创造了20%的票房份额。此外,去年大学生观影人群达2000万,贡献了近40%的票房,他们其中的80%一年走进影院的次数超过12次。


对于新人不断出头的原因,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认为,近年来,电影投资主体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带动了一批新晋人才、跨界人才不断涌现,新的作品形态、电影类型、创作方法、话语方式不断走向市场前台,调动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成为电影热点和舆论焦点,并且这种新现象、新热点正在以新的形式出现,形成电影创作和电影产业新格局。 张宏森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昭示着中国电影产业所迸发出来的崭新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在走向一个健康、活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清华大学尹鸿教授称,国家对外要提升竞争力和中华文化话语权,对内要提高生产力满足小康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两个重担都压在了电影上,因为电影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如今来看,中国电影产业在所有文化领域中已经最先完成了代际交替。


当前已进入“网众自娱”时代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中国电影不再由少数大城市白领的趣味来决定,小镇青年和普通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如今互联网时代的观众已经是主力军,互联网正前所未有地影响着中国电影。这一观点得到《当代电影》主编皇甫宜川的赞同,他认为,互联网开放了发展和合作理念,用户至上的服务准则以及巨大的用户资源,必然会改变中国电影的产业格局和服务理念。


微影时代CEO林宁表示,互联网可以帮助《心迷宫》、《喜马拉雅天梯》这类电影精准地找到用户。他认为互联网当下正处于“发掘石油”的阶段,未来希望能做的是“提炼石油”,在不同环节间建立管道和加油站;大数据不止在宣发环节,更能在制片和投资上推动电影发展。


北京大学王一川教授认为,当前已进入“网众自娱”时代,网民不再听从传统专家指导,而是有了自己的娱乐需求,公众审美也出现差异性。创作者要同时看到影院大众、影院小众、非影院观众三类群体的需求,寻找其共同性。


在本土文化和生活中寻找灵感


具体到年轻导演怎么创作出好看的电影,宁浩称自己头上有“三座大山”展开,即“拍什么”、“为谁拍”和“跟谁一起拍”,“我们不能跟意大利人比唱歌剧,但是可以比说相声,只有对自己自信、对本土文化自信、对本土观众自信,才有可能产生有意义和价值的作品;其次,作品要服务观众,扎根生活,这样才能获得切实感受及创作动力;最后,本土团队要拧成一条绳,共同成长。”


韩延则分享了宁浩和他讲过的“驴的故事”:市场是头驴,你走在后面它会踹你;太靠前了不会跟着你;你必须和它差不多同行,稍微快一些,它才会跟着你。韩延说现在他会把自己放得比较靠后,努力在不影响观众理解的前提下表达自己。《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编剧张翼表示,希望电影能直接回应观众的焦虑和渴望。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有稳定开放的类型片结构,中国的类型片也在逐渐丰富中,但不应继续依赖好莱坞的技巧,而应该从本土文化中寻找灵感。中国电影应该多关注普通人的生活。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