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动漫迷缘何钟情“妖魔鬼怪”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日本新华侨报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4 10:10:4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原标题:日本动漫迷缘何钟情“妖魔鬼怪”


11月30日,日本的知名“妖怪”漫画家水木茂于93岁高龄辞世,引发众多鬼怪漫画铁粉伤心的同时,也在日本再次掀起一次“妖怪文化”的评析热潮。这也难怪,作为动漫大国,某种程度上说,脱离了妖怪这个因素,或许就无法真正了解日本动漫文化的全貌和其中精髓。


其实,2014年也被日本动漫迷们称为一个“妖怪主题年”,正是因为《妖怪手表》这部作品风靡全国,而以此为支撑的文化、饮食甚至是旅游等产业热度不减。凡此种种,日本人对妖怪的喜爱和钟情可见一斑。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妖怪动漫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日本第一次妖怪动漫文化高潮出现在1968年,而解开其序幕的正是水木茂的代表作《鬼太郎夜话》,正式被搬进电视屏幕。受到这一人气作品影响,众多的日本动漫粉丝们“沦”为妖怪的“俘虏”。其后还有《妖怪人贝母》和电影《妖怪百物语》、《妖怪大战争》等作品随之播出。


第二次高潮则出现在1980年后半期,扮演揭幕角色的仍然是《鬼太郎夜话》,1985年再度被翻拍成动漫作品,此外还包括两年后的《妖怪草纸》。这一时期,日本的妖怪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势头,1987年兵库县立历史博物馆举行了别致的“妖怪幽灵展”,让这一动漫文化形式更加深入人心。第三次高潮则出现在1990年后半期,其代表是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和《千与千寻》的公开。


无论是水木茂,还是宫崎骏,都堪称日本动漫界的巨匠,他们笔下的妖怪、幽灵层出不穷,成为脍炙人口的动漫人物,也从另一个侧面反衬出妖怪在日本动漫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和意义。然而,妖怪并非现代日本人在发展虚构动漫文化中的新创作。作为妖怪动漫文化的“前史”,妖怪绘画、妖怪文学和妖怪戏剧早已成为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1] [2]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