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商品与作品的平衡点:情怀片该何去何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腾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5-19 5:46:2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艺术都是相通的,无论哪一种表现形式,都不能免于常规。二次元领域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尝试过这种“名导效应”,1986年《天空之城》上映时期,日本就传出过宫崎骏即将退休的消息;随后是1992年的《红猪》、1997年的《幽林公主》、2001年的《千与千寻》、2004年的《哈尔的移动城堡》、2008年的《悬崖上的金鱼姬》,上一次则是2013年9月的《起风了》。虽然大家都调侃“要大师退休,可能跟戒烟一样难”、“大师不要再诈欺了,继续拍片吧”等等,但是从票房和话题度等实际效果看,这种“名导效应”带来的结果还是喜人的,或许也可以将其解释为吉卜力工作室为新片宣传的一种策略?


商品与作品的平衡点:情怀片该何去何从?


商品与作品的平衡点:情怀片该何去何从?


再如,2015年上映的《哆啦A梦之伴我同行》也同样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哆啦A梦》的内容或许并不似商业片那样极具商业价值,主役声优也并非一线,但哆啦A梦这个角色本身就兼具国民度与价值点。


商品与作品的平衡点:情怀片该何去何从?


哆啦A梦,这个圆滚滚的蓝胖子,本身就能引发新闻热潮,自然不需要制片方再画蛇添足。


【用噱头吸引人,用故事留住人】


电影上映前的宣传固然重要,但若是作品本身质量不佳,最初的几天上映过去之后,口碑便会跌至谷底,烂片就像一块摘不下去的狗皮膏药,永远粘在参与人员的头上。


《百鸟朝凤》虽然票房不高,但却没有一个看过的观众能说出它的不好。它是货真价实的口碑佳作,豆瓣评分高达8.4,甩同期的电影《北京遇见西雅图2》一大截。


我相信,如果已逝的吴天明导演再拍一部商业片,那么票房和口碑一定都不成问题,因为我们都知道吴天明导演手下没有烂片。只可惜逝者不在,但他对待作品的认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好故事才能留住人,观众不是傻子。


商品与作品的平衡点:情怀片该何去何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