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让-马克·罗谢特:漫画改编成电影的过程,是一种巧合与惊喜并存
|
作者:漫域网 文章来源:吉林动画学院责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6-30 18:02:4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让-马克·罗谢特(刘庆发 摄) 2013年韩国奉俊昊导演指导的,好莱坞影星克里斯·埃文斯主演的《雪国列车》是改编于一部法国漫画,这部漫画在1985年还获得了安古兰宗教奖。漫画发表于1982年,而同名改编电影则是拍摄于2013年,期间跨度竟然长达31年,到底雪国列车的改编过程经历什么?让-马克·罗谢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来揭晓谜团。 1974年,正是法国漫画的转折时期,法国漫画从低幼化开始向成人化转变。让·亚克鲁卜和画家艾利克希产生了漫画《雪国列车》的艺术构思和创作,艾利克希根据亚克鲁卜的剧本画了这部漫画,当时画了前17页,主要还是面对青少年。但非常遗憾,艾利克希在绘画第17页的时候身故了,《雪国列车》系列的故事也搁浅了。大约四五年以后,这位编剧为了纪念逝世的这位画家,重新启动《雪国列车》这个计划,于是,他找到了让-马克·罗谢特。 让-马克·罗谢特先生觉得和《雪国列车》的邂逅完全是一种巧合。那时,他才只有25岁,而编剧已经50岁了。他看到罗谢特先生的画作之后联系了他,两个在巴黎拉丁区一个酒吧里谈合作意向和各种事宜。编剧亚克鲁卜先生先让罗谢特先试着画几张概念图,看风格适不适合故事剧本。于是,罗谢特结合仅存的人类在一辆不断行驶的列车上生存的背景大胆的画了火车的一个图画,这幅图画用了整整一下午时间。 火车的前脸是最让编剧触动的地方,前面的车窗就像两只眼睛,是从古希腊面具当中获得的一些灵感。除了眼睛之外,火车头还有类似于嘴巴的东西。《雪国列车》的背景是世界是冰天雪地,通过嘴巴在茫茫大雪中杀出一条路来,正是这种让编剧决定立刻与罗谢特先生合作,然后找到了当时最优秀的出版社,开始了这一场长达35年的亲密合作。 经过了长达一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漫画完成了,并且在当时大获成功,而且也获得了“安古兰”奖。大约在第一部《雪国列车》发行十年后,在1999年的时候,在法国国内仍然有很多人津津乐道谈论《雪国列车》的故事,罗谢特先生认为应该继续把这个故事画下去,因为亚克鲁卜先生也去世了,于是又找到另外一位剧作家,继续合作画了两本漫画。 在第二部《雪国列车》中,罗谢特先生的画作风格作出一些改变,而且风格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力量,更加让人觉得紧张。当时画完这部作品之后也获得了成功,但是这个成功源源没有第一部的影响如此深远。 生活就是这样不可思议,有的时候你觉得故事已经结束了,然而,它却在地球的另一端开始新的重生。 韩国导演奉俊昊在钟爱的韩国漫画期刊上读到了《雪国列车》的故事。在一口气读完后,立刻决定要拍摄《雪国列车》的电影版。后来某一天,罗谢特先生在家里突然收到出版社编辑打的电话,这个编辑说:“在韩国有一位导演,他对《雪国列车》非常感兴趣,想拍成电影”。当时罗谢特先生感到非常的吃惊,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怎么会被翻译成韩语,而一个韩国的导演又是怎么读到法语书写的漫画的呢。 而后,在嘎纳的电影节上通过一位韩国导演的介绍才知道了奉俊昊是一位非常有才华有实力的导演,于是这样罗谢特先生与韩国导演开始了合作,并被请来到了韩国,出席了一个有关《雪国列车》展览。 在《雪国列车》拍摄的现场,导演邀请罗谢特先生在影片中作画,也就是说这部电影作品首先是通过画出来的漫画改编而来的,同时漫画作者本人又出现在影片中作画,这几乎成了无限循环的东西。导演为了增加画在影片中黑暗,肮脏的质感,便教美工把画弄得更脏一些,甚至放在垃圾桶里。美工们不敢把罗谢特先生的画作弄脏,罗谢特先生先生却说,没有关系,因为我画作不是为了艺术馆的展出而画,是为了我的心和读者,影迷去画的。 35年使他的绘画不断成熟,老练;而《雪国列车》的成功漫画化,电影化更让他体味到作为一个漫画家成功的喜悦。编剧亚克鲁卜先生,和韩国导演奉俊昊邀请他合作可以说都是一种命运上的巧合。但是机遇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去赢得。如果没有当初那传神的火车头,可能就不会有《雪国列车》的漫画问世,更不会有而后的电影版了。罗谢特先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鼓励大家,鼓励在座的立志成为漫画家的年轻人。首先一定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作品,这样,机遇就会主动找你而来。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