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非本土IP增多 日本动漫能否借助外力拯救颓势?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钛媒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7-7 14:00:47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摘要: 和以往纯正的日本血统不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漫新番开始以“混血儿”的身份亮相。是什么原因,让一直闷声搞创作,近乎闭关锁国的日本动漫,开始敞开胸怀拥抱外来文化呢?



近日,各大平台陆续晒出了7月新番片单。根据日媒“秋叶原总研”最新统计的7月新番一览表,本季共有59部全新动画番剧相继播出。其中不乏很多有生之年系列,比如经典动画续作《地狱少女 宵伽》《最游记 Reload Blast》《机动战士高达 Twilight AXIS》等。


此外,各种改编动画也纷纷登场,比如有人气小说改编的《Fate/Apocrypha》《异世界食堂》《DIVE!!》;游戏改编的《活击刀剑乱舞》《美男战国:穿越时空的爱恋》;另外还有漫画改编的《狂徒之渊》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7月新番,不再是日本本土IP一家独大,一些非日本IP也加入到了7月新番的角逐中来,比如来自中国的《时间支配者》、《狐妖小红娘》,来自美国的《RWBY》《Future Avengers》等。


事实上,关注日漫的人不难发现,和以往纯正的日本血统不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漫新番开始以“混血儿”的身份亮相。而随着中国资本的加入,以及美国技术的植入,近年来的日漫新番中非日本IP正在逐年增多,日本和其他国家合作推出的动漫作品更是源源不断。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直闷声搞创作,近乎闭关锁国的日本动漫,开始敞开胸怀拥抱外来文化呢?这样的文化交融又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日本动漫能否借助外力重现辉煌呢?


七月新番非日本IP日渐增多,日漫市场迎来新风向


从近期日媒公布的7月新番一览表可以发现,日本动画市场已经不再是本土动画的专属,一些来自中国、美国的动漫IP也已经慢慢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比如来自中国的《时间支配者》、《狐妖小红娘》,来自美国的《RWBY》《Future Avengers》等。


其中《Future Avengers》改编自漫威英雄漫画,这也是漫威英雄系列首次实现日系动画化。而此前在网络走红的原创动画《RWBY》,此次也继续由公鸡牙齿动画工作室操刀,作为7月新番播出。



对比上一季4月番中出现的《银之守墓人》《快把我哥带走》,7月番中非日本IP进入日本动画市场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中国IP的渗透更为显著。


另一方面,本季新番中还有许多日本与海外合作的作品。比如由漫威之父斯坦·李和《虫师》导演长滨博史推出的合作动画《THE REFLECTION WAVE ONE》;而《人马小姐不迷茫》的制作方是来自中国的动画制作公司绘梦。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本的文化作品创作正从一个较为封闭的姿态,逐渐向积极的对外合作发生转变。


此前,日本动漫商业情报网站animeanime.jp创始人数土直志指出,中国资本和网络配信或将掀起日本动画的“第四次高潮”。而在不断渗透到日本的多重外来刺激下,以及中国国产动画的崛起,今后日本新番还会有怎样的变化和趋势,值得期待。


从“输出”到“引进”,日本动漫海外合作态势明显


据日本动画协会的数据,早在2005年,日本动漫就达到了出口产值3130亿日元的峰值,成为了全球第一动漫出口大国。《宠物小精灵》、《海贼王》、《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这些中国人熟悉的“民工漫”,在欧美同样拥有广阔的市场。



一直以来,在世人眼中,文化输出是美国的强项,毕竟好莱坞是全世界人民的电影工厂;但在动漫领域里,日本却完爆美国的动漫巨头DC和漫威。


从1963年《铁臂阿童木》在美国上映开始,日本动漫就渐渐成为美国人童年的一部分。70年代制作的《高达》系列以及《哆啦A梦》在美国的红火程度丝毫不亚于日本本土。《义犬报恩》热播多年,以至于人们竟然忘记了这是一部日本动漫。


从2013年起,美国每年对日漫的进口力度都高居全球前列,基本没掉出过前四,并且常常占据冠亚军位置。很多美国作品中都能看到日漫的影子,如《狮子王》参考《森林大帝》,《黑客帝国》借鉴了《攻壳机动队》,好莱坞还曾经翻拍过真人版《七龙珠》。就在今年,根据士郎正宗《攻壳》漫画改编的美国科幻大片《攻壳机动队》席卷全球。


而在与日本文化背景相近又缺乏优秀本土作品的中国,日漫已经占据了主流地位,国产漫画反而成为了小众。尽管这几年中国政府大力扶持国产动漫,其中还不乏具有民族主义气质的国漫,但依然无法阻挡日本动漫的强势输出。


调查显示,2015年中国本土原创动漫在国内动漫内容消费市场的占比仅为11%,而日本则占到了约60%的份额。2015年日本动漫的海外交易额达2.86亿美元,总订单量高达4345份,比前一年翻了4倍——而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正是中国人,一口气引进了286部动漫,在全世界排名第二。


可以看到,日本动漫在对外文化输出方面一直处于强势地位。但是,谁又能想到,从去年开始,日本动漫突然降低了姿态,不但大方地引进、借鉴起了国外IP,甚至还加大了与海外动漫制作公司的合作力度,打破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印象。


2016年,中日合拍动画片的数量达到了8部,包括《从前有座灵剑山》《一人之下》《凸变英雄》《星梦手记》《侍灵演武》《时空使徒》和《一课一练》,数量创历史记录。参与合作的国内出品方包括腾讯动漫、爱奇艺、优酷土豆、乐元素和绘梦动画,几乎囊括了中国国内和动漫娱乐相关的各类型公司。


今年以来,一边是中国资本继续大举进入二次元市场,一边是中日合拍动画的不断推陈出新。《超游世界》《从前有座灵剑山2》《银之守墓人》《快把我哥带走》《狐妖小红娘》这些带着“中国基因”的合拍动画先后活跃在日本观众屏幕,接下来还有《时间支配者》《人马小姐不迷茫》《轩辕剑苍之曜》……



除了和近邻中国展开合作,日本动漫也积极与美国对接。此前,日本MADHOUSE先后与美国漫威合作出品了《金刚狼》、《钢铁侠》等大片。而即将在日本NHK综合频道播出的《THE REFLECTION》则打出了漫威的斯坦李和《虫师》的长滨博史的合作名号,其印象PV中浓浓的美漫风让人甚至看不出其日美合作的迹象。与此同时,前几日刚放出消息的由production IG制作的《FLCL2&3》据说也有着大量美国资本的加入。


当日本动漫需要注入外来“血液”,说明了什么?


曾经一家独大的日本动漫,一直埋头创作,几乎没有把其他国家放在眼里,可如今却频繁地与海外展开合作,甚至还破天荒地对漫威英雄漫画IP进行了改编,并推出了动画片《Future Avengers》……人们不禁要问,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这样的转变,与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走势息息相关。曾经,动漫是日本最受欢迎的文化输出产品,对世界动漫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近年来,受经济衰退、外来竞争等诸多因素影响,日本动漫产业陷入颓势,前景堪忧。


1.经济低迷遭受重创


动漫一度成为日本现代文化的标签,动漫业发展十分繁荣。然而,随着日本儿童人口逐年减少,日本玩具市场日益萎缩,电视台和动漫产业的传统赞助商逐渐淡出动漫市场。如今的日本动漫产业已经风光不再,一些小型动漫公司更是惨淡经营。它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成人市场,大量制作软性色情或有暴力倾向的动漫作品,力求减少亏损,殊不知却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2.竞争激烈腹背受敌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网络免费观看,免费下载服务严重打击了DVD销售。同时,中国和韩国的动漫产业迅速崛起,对日本也产生了一定的威胁。中韩制作的动漫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有的还获得政府资助,发展势头良好。而来自美国迪士尼、漫威的竞争威胁,从未消减。这些来势汹汹又不可避免的外来竞争让日本动漫产业腹背受敌。


3.从业人员生活窘迫


由于整个行业不景气,从业人员士气低落,怨声载道。在日本,很多动漫作品都由年轻的动画师一笔一画手工绘制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大多数年轻动画师是自由职业者,没有津贴,工资按绘制件数计算,工资标准30年来几乎没有改变。


据统计,日本动画师平均每天工作11小时,每月工作时长超过260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100个小时。与之对应的,反而是年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81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8万元)。对动画新人而言,进入动画行业究竟是梦想的启程还是噩梦的开始,难以评判。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从业者的生存得不到保障,势必会造成行业的人才枯竭。


面对上述种种压力和困境,日本动漫行业又怎能坐以待毙?这也恰好解释了日本一改往日作风,积极求变的动机。


借助外来资本、IP,能拯救日本动画的颓势吗?


成熟到近乎烂熟的产业链,是日本动画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一系列动画商业链条中,作品的好坏无疑关乎整体的兴衰。将作品单独交给任何一位才华横溢的作者,都是一场冒险,因此日本长期坚持超大规模的集体内容生产和系统全面的产品开发。


动画工作室、版权代理事务所、印刷出版企业、图书发行企业、电视台、杂志社、动漫衍生品生产和销售渠道等集体帮助作品精益求精,并各自分得一杯羹。


但是,大家共同盯着一块蛋糕的结果是:一方面,蛋糕越做越大,对动画周边衍生品的依赖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蛋糕越分越小,制作公司和动画师的收益被压缩,业界对新人的吸引力不断下降,在漫画、TV、电影等的转换中版权问题复杂难解。


此外,日本目前不断收紧的内容监管、中国人力资源价格上升带来的外包成本提升、世界范围内的盗版问题,都使得处于低谷的日本动画业越陷越深。


于是,聪明的日本人,开始转变思维,不再一意孤行。而是另辟蹊径地引入外来资本和IP。那么,这招管不管用呢?


首先,在引入中国资本,推出大量中日合拍动画片的过程中,日本无疑是占尽上风的。


得益于日漫在中国有着庞大的受众基础,以及中国市场版权意识的逐步加强,各大视频网站争先购入热门日漫,甚至花高价抢购版权。此前就曾曝出,日本科幻系列片《银魂》在内地已经卖到一集10万美元高价的消息。



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动漫作品光是靠着出卖播放权,就实现了回本。这也意味着在此基础上的任何收入,都属于纯粹的利润。而在日本这两年的新番当中,基本上80%的作品都被国内版权方购买了播放权。试想一下,如果说不是日本版权方那边也认识到了中国市场的强大,他们会那么轻易地将播放权出手吗?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市场几乎成为了日漫海外市场中不可多得的“金矿”,甚至无形中被寄予了拯救日本动漫产业的厚望。


其次,在对外来文化的“借用”以及外来IP的改编的过程中,日本的选择也是明智的。


虽然日本的动漫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漫画、动画、游戏之间紧密相连,推出了大批优秀作品,诸如《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名侦探柯南》等。但是,近几年日本动画行业原创力不足,后劲乏力的现象也异日凸显。


从日本市场大量涌现的改编动画可以看出,其在创意方面的匮乏。眼下,但凡热门的IP都被改编成了动画作品,除了漫画改编动画、动画改编游戏,日本近几年又兴起了新的动漫产业发展方式——轻小说与动画、漫画之间的改编、被改编。


创意的缺少,也让现在的日漫充斥着卖肉后宫废萌元素,主要受众群体成了死宅撸和YY的。正如业内人士批判的那样,现在的日本动漫已经脱离了现实,为了供那些死宅YY,塑造出一个个现实根本不存在,胸大无脑只会卖萌的女角色,再加上一些人气声优,立即就能圈死宅的钱,在这么一个趋势下日漫出精品的概率日渐下降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卖腐卖肉吃老本,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必须重新寻找出路。于是短时间内要改变这一现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借助外力,比如将美国漫威漫画收入囊中进行动画化,比如和美国合作助力本土动漫IP走向国际化,比如通过引入中国别具一格的仙侠文化加以本土化的创作,为本土动漫作品注入新鲜血液……


此前,中日合拍动画《从前有座灵剑山》之所以能够获得日本电视台和相关行业的亲睐,与其说胜在模式,不如说赢在类型:日本本土仙侠类型的动画市场几近蓝海。


就中国的仙侠文化而言,日本几乎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仙侠文化氛围,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基于日本本身市场的局限性,他们的动画产业早已被传统的类型所禁锢,没有太多的创新,急需有新的类型来丰富产业环境。毫无疑问,仙侠文化可以为他们带来某种程度上的突破。尤其是对于日本动画产业而言,仙侠文化比较靠近日本受众习惯的二次元文化特性,其催生的动画产品势必会成为市场青睐的类型。


这无疑是给日本动画打了一剂强心针,尽管这种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尝试,仍然是值得令人期待的。如此一来,日本动画靠中国止颓的说法,或许不再是一种自吹自擂甚至YY,而是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双赢”的现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聪明的人都懂得巧借外力实现自己的成功。日本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未来,日本动漫产业能否一改颓势,重现昔日辉煌,一方面需要注入外力,一方面还需要自己苦练内功,不断创新,推出精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