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张强:创新创业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的八大变化

作者:闫琦 文章来源:吉林动画学院责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8-21 11:13:2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张强(刘庆发摄)


2016年05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了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这给我们的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创新创业工作已经深入高校当中,也给中国高等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变化之一:就业结构变化


我们很新奇的发现,在新经济结构下,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向创新创业转型。以ofo小黄车为例,它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改变了中国传统自行车大国的形象,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从就业结构看,技术+人才将会成为未来就业结构的主体。


变化之二:就业观念变化


在2005年之前,各大媒体上报道的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这样的话题,但是从2015年开始,媒体已经不再关注就业难了,学生开始主动地去寻求新的就业方向,即投身于创业。更多的人关注的不是怎么样去就业,而是怎样去找到合适自己的定位及是否能在一个新环境下构建一个新的企业。创新创业让我的就业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变化之三:人才培养标准变化


通过这几届的“互联网+”大赛,很多获得国家奖项民办高校的招生分数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创新创业高校成为了很多学生选择大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而由于中国创新创业文化的输出,会影响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我们的人才培养标准也由原来的研究型人才逐步向双创型人才变化。


变化之四:高校教师定位变化


随着《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公布,象征着知识经济的大时代到来了。高校教师利用国家科研资源所开发的研究成果可以转让、出售,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来。让大学教师由原来的研发型定位逐步向产业化定位做转移,使高校教师从学者型想创新创业型转变,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科技研究者。


变化之五:投资观念变化


第一届“互联网+”大赛开展的时候,请到很多投资人来当评委,那个时候大家都是一种帮忙的心态,而“互联网+”大赛开展到今天,众多投资人蜂拥而至。这就是我们的高校创新创业项目让投资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造就了文创型创业、科创型创业和就业型创业。


变化之六:企业科研观变化


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自己的研发项目与大学的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因为这样可以解决产权问题。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新老交替的时代,有些企业由于产品不能推陈出新而逐步走向衰落。所以对于创新创业项目,每个企业都有极大的需求。这使企业的科研观发生了变化。


变化之七:创业观的变化


由于众多的外部资源支撑,中国大学生将会迎来有史以来最佳的创业时期,政府、社会及各个方面的支持使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发生了变化,由谋生型创业到创新型创业、由被动型创业到主动型创业、由学生自主创业到师生联合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新时代正在到来。


变化之八: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


从前我们高校培养人才是以专业培养方向为主,现在则是采用学科知识能力、核心通用能力和企业职务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培养方向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向的变化,是创新创业为高等教育带来的重要力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