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龙猫》能否打破近年日本电影多而不强的格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腾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17 20:26:34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文 | 高瑶光


随着修复版《龙猫》上映,多少“迷宫”(宫崎骏粉丝)心心念念的“还宫老爷子一张电影票”终得实现。


上映首日,《龙猫》票房达1879.3万,票务平台预测票房1.44亿,有望成为继《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和《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之后,今年第三部票房过亿的日本电影。



《龙猫》上映



今年一系列电影票房破亿,让日本电影在内地市场有了些许的反弹。但即便如此,这一成绩和几年前的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15年5月,《哆啦A梦:伴我前行》内地上映,勾起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使得这部引进费用还不过百万的电影,创下了5.3亿的票房成绩;一年后,《你的名字。》延续了这一传奇,在内地斩获5.75亿的票房,日本电影迎来在华的“高光时刻”。


接连几部电影的成功,让许多资本的目光开始向日本电影汇集。在近三年的内地影院中,日本电影的存在感突然强了起来。2015年全年,仅有2部日本电影引入,而2016、2017年这一数字则提升至11与9部,到了今年,已经定档的便已达到了15部之多。


引进影片虽多,但在2016年的顶峰后,日本电影的成绩却始终没有突破。毒眸(ID:youhaoxifilm)统计数据发现,近四年里引进的37部日本电影中仅有6部票房在亿元以上,票房3000万以下的多达17部;而票房较好的也多为动画,《小偷家族》(票房9674.7万)《银魂》(票房8143万)外,日本真人电影在华成绩普遍不佳,拥有不错话题度的《恋爱回旋》《昼颜》等票房还不到2000万。



新垣结衣的“老公们”最终带来不足2000万的票房



从无人问津到数量爆发却难有爆款,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上的几年,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阻力?


日本电影的“复苏”


今年总票房刚过6亿的日本电影在中国看起来只是一门小生意,还不如一部好莱坞大片一周的票房,可如果时间倒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完全是另一幅光景。


1978年,邓小平访日后,为了加强中日间的文化交流,引进了大量日本电影进行公映。1978-1993年间,内地引进的日本电影数量近百部,特别是《追捕》和《望乡》等热门影片,上映时可谓是万人空巷,也让高仓健、原田芳雄、栗原小卷等日本明星在国内受到了万千追捧,很多年轻人争相模仿起其装扮。



《追捕》中的高仓健



可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中日摩擦不断,内地大银幕上日影的数量也急转直下。1993年前几年,每年平均有6部左右电影上映,然而1994年后,这一数字开始骤降至每年1—3部。


2010年后,钓鱼岛问题爆发后,中日文化交流陷入停摆,日本电影几乎消失在在中国市场——2013、14年没有一部日本电影引进中国,那些年里,仅有《不肯去观音》《甜心巧克力》《深夜前的五分钟》等少数知名度很低的中日合拍片上映,票房也均在千万以下。


此番“冷战”,直到2015年后才有所改善。


在2014年11月中日达成四项原则共识后,中日关系开始“解冻”。随即,日本电影开始重回中国大银幕。2015年,除了《哆啦A梦:伴我同行》一举夺得5.3亿票房,另一部《名侦探柯南:业火的向日葵》也在内地卖到了8162.4万——而在此之前,日本电影在内地票房从未超过3000万。



《哆啦A梦:伴我同行》



除了票房成功,其高额的投资回报也刺激了国内市场。据毒眸获悉,《哆啦A梦:伴我同行》的引进成本仅有约10万美元,这种投资神话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片商投资日本电影。于是到了2016年,有多达8部日漫IP进入内地院线,其中《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航海王之黄金城》等一大批“童年回忆”更是纷纷取得了亿元以上的票房。


而在这一年里,最成功的日本IP其实是“新海诚”。2016年年末,原创动漫《你的名字。》进入内地,唯美的画面、浪漫的剧情使其口碑不断扩散,大批对“新海诚”这一名号早有耳闻的中国观众纷纷走入影院。最终,该片以5.75亿元的成绩,刷新了日本电影在内地的票房记录。



《你的名字。》



“日本有很多IP积累,非常受中国观众欢迎,只是之前只能自己找资源,现在引进影院后自然会吸引大批观众。所以政策放开后,片商都会抢这些动画电影。”《龙猫》引进方造梦机影视传媒公司总裁刘军告诉毒眸,内地对这部分内容的需求一直存在。也正因如此,尽管过去两年买进日本电影的价格早已翻了数倍,但中国买家的热情仍旧不减。


除了动画电影,一些真人电影也逐渐开始被市场所关注:2016年,《寄生兽》真人版电影将上下两部合为一部在内地上映,获取4823.2万票房;2017年,《银魂》漫改真人版电影吸引了大批中国粉丝,以8143万元的票房再创新高。



《银魂》真人版



这些影片的成功,也大大提升了中日影视合作的积极性,一些翻拍、合拍随之而来。如东野圭吾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与《解忧杂货店》,于去年被翻拍成了中文版电影,分别收获了4.01亿和2.23亿票房;而《妖猫传》《你好,之华》等与日本影人合作的电影,也在内地取得了5.3亿与8006万票房。


日本电影为何票房难有突破?


就当很多人以为2016年前后日本电影的成功,将助推日本电影在华迎来另一个春天时,一盆冷水却迎头浇了下来。


尽管2017年《银魂》刷新了真人电影的记录,但这一年里,日本电影在华的总体表现并不理想:2017年共有9部日本电影上映,总票房仅有4.8亿,票房过亿的影片只有1部,票房3000万以下的却多达4部。


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并未有太多好转,虽然《小偷家族》用9674万票房再次刷新了日本真人电影在华的票房纪录,但除《龙猫》外,在国内已上映的14部日本电影总票房仅有6亿,票房过亿的影片也只有2部,票房3000万以下的影片,数量则攀升到了10部。


在引进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下,算上宣发费用,很多影片可能连成本也无法收回。更关键的是,在印度、泰国、西班牙等各国电影都已经在华取得了不错成绩时,日本真人电影迄今为止还未能突破1亿元大关。


某日本文化产业研究人员告诉毒眸,最初几年一些日本电影之所以会在内地引发巨大的轰动,主要是因为2016年之前几年引进的日本电影较少,市场会有所期待。可一旦同类影片本身不能继续出新,受众便会因同质化而陷入审美疲劳,热情也会下降。


这种情况在动画电影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今年上映的《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票房虽然破亿,但和当初《哆啦A梦:伴我同行》5.3亿的成绩相去甚远。而另一部《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的豆瓣评分仅有5.8,被很多豆瓣网友评价“太套路”、“没新意”。



《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



动画电影之外,近年来很多引入国内的日本电影文艺色彩较为浓厚,多以描述家庭温情见长,和国内观众的口味之间还有差异。例如有不少人冲着《小偷家族》在戛纳得奖而走进影院,但看后却表示“过于乏味”。一位资深发行人士告诉毒眸:“现在中国市场还不够成熟,观众对于一些国家的电影,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审美。”


不过刘军向毒眸表示,尽管目前大环境下,日本电影遭遇到一些挫折,但是中方引进日片的热情还在,越来越多合拍片、翻拍片更是大势所趋。“在目前中日友好的大背景下,内地引进的日本电影会越来越多。引进日本电影可以先打情怀牌,接下来可以把日本以前有名的IP,如《灌篮高手》等电影买来,酌情进行改编,应该也会受欢迎。”



《灌篮高手》



对于中日之间的合作,日本方面的态度同样越发积极,也在寻求许多突破文化、审美限制,打入中国市场的方法。一位日本影人曾向毒眸表示:“对于日本的制作公司来讲,日本真人版的电影规模逐渐缩小,日本制作公司很难有非常大的制作,如果有中国的市场运作就可以做到,这也是日本电影公司所期待的。”


一些向好的讯号是,今年五月中日双方签订了支持两国电影合拍的协议,从今往后中日合拍片将享受国产片待遇,不再受进口电影数量限制;同一时间由日方牵头的民间组织“日中文化产业交流协会”也成立,包括阿里影业、万达在内的多家中方影企也加入其中。可以预见的是,一系列积极的互动下,中日间的电影交流必然会迎来更多的机会。


这一背景下,能否把握住机会、让中日影视交流迎来真正的“春天”,除了单部影片票房是否有所突破外,合拍片间该如何协调、翻拍片该如何打破文化壁垒,亦是接下来双方影人都必须面临的一番挑战。此外,地缘政治因素依旧是悬在双方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如《好莱坞报道者》所言,尽管有向好的趋势,可地缘政治仍将是影响东亚地区国家间文化合作的关键变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