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铁臂阿童木》和《森林大帝》里手冢虽然也曾经批判,但毕竟主题还是美好向上并且有希望的,那么此时他要丢弃希望了,他要描绘真正的生活:“活着,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社会那种“希望”的主向了,而是将主题变为直接的“对抗”。
1973年的《周刊少年CHAMPION》上,手冢治虫开始了新连载《BLACKJACK》。这是他个人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在一片温馨和睦偶尔有点小打小闹的日本漫画世界里手冢带来了一个反传统反社会,藐视经典权威的黑色天使。在今天看来,秦博士的许多言行很自然的就可以被读者接受,类似的题材也实在是太多太多(社会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价值观和拥有这些的人也改变了),但在当时而言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手冢告诉所有的人动漫画不只是小孩子的玩具,动漫画的艺术内涵也不比任何艺术形式差。秦博士在暗角里微笑,对社会和传统发出一声声刺骨的轻蔑嘲讽,用他的手术刀不紧不慢地将道德切割成自己心目中的样子。“我救了你的命,所以你就算付出全部财产也是理所当然的……”金钱和权力与生命是可以交易的吗?这个问题引得所有的读者沉思。
浩如星空的众多日本漫画家中,有一团最耀眼的光亮,就好象遥远距离之外的超新星,尽管物质本体早已消逝,但我们至今还在享用它的光芒;世界动画发展的历程里,有一条告别欧美传统的分叉路,虽然今天已经是阳光大道,但我们不应该忘记最早开凿的那个带头人。对于新式动漫画,他是当之无愧的创造神。如果他还活着的话,11月3号应该是他72岁的生日,在这个我们认为很神圣的日子里,谨以此文做一点小小的纪念吧。
手冢治虫1928年(昭和3年)出生于大阪府,名“治”,39年改为“治虫”,并至死都一直使用这个名字。生长在白领家庭中的手冢,在父亲的熏陶下从小就兴趣广泛,特别热爱的两件事一个是野外捕捉昆虫,制作标本,另一个就是看电影。手冢的父亲是一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他总是不遗余力地收集8MM,而在他带回家的影片中就有迪斯尼的动画。童年的手冢就在这样的熏陶下成长,据他回忆说光是《白雪公主》和《小鹿斑比》他就看了一百遍以上。14岁(1942年)的时候,中国万氏兄弟仿照《白雪公主》制作的《铁扇公主》在日本公映了,这部影院动画给手冢以极大的震撼,据他自己说正是因为受到这部影片的刺激,才使得自己日后走上了漫画创作的道路。
1945年日本战败,也正是在这一年,17岁的手冢进入了大阪大学附属医学专门部学习。第二年就开始尝试在报纸上发表四格作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走上了漫画创作的不归路。
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百废待兴,新旧观念和体制互相冲击,人人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跟随着社会的旋涡沉浮。就在这个时候,在交换生活必需品的集市上开始悄悄流行起一种新兴的小画书,这种小画书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由于多以红色纸做封面,所以被称为“红皮书”,也是最早的漫画单行本雏形。1947年一部名叫《新宝岛》的红皮书突然开始流行起来,人们注意到封面上的新名字:“手冢治虫”。
当时对于漫画的定义,除去单幅和四格的定义,就是像今天中国的连环画一样的概念,图片配旁白,画与画之间的关系靠文字联系。但手冢的作品却与以往的完全不同,也许因为从小受到的影响,他尝试着将大量的电影拍摄手法引入漫画(如同景别的多角度拍摄),按照电影画面来设计,用类似电影里分镜的方法来决定画面的分配,将大小不同的画格排列在一起,造成类似镜头推移的效果,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所谓新漫画就是这样诞生的。在无声的漫画中体现声音,将象声字“画”在画面里,也是他的小发明。
虽然在手冢之前也曾经有人在某些地方做过一点类似的尝试,但真正系统研究并确立这种全新观念的人是手冢治虫。在他之前漫画是以戏剧的表现手法来创造,在他之后漫画开始以电影的表现手法来叙述故事了。而这种耳目一新的模式一经推出立即受到了欢迎,在经济低糜的战后第三年,红皮书《新宝岛》通过非正常的发行渠道重版狂销40万册,许多人开始按照这种方法绘制漫画,人们也由此开始接受新漫画的概念,这一年手冢才19岁。
手冢治虫主要作品目录漫画作品漫画作品:
《新宝岛》、《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蓝宝石王子》、《三只眼》、《佛陀》、《BlackJack》、《火鸟》
动画作品:《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悟空大冒险》、《神奇的美乐蒙》、《铁臂阿童木》、《W3》、《熊猫书籍》、《FUMOON》、《火鸟2772》、《跳》、《三只眼》、《BlackJack》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