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RA》
AKIRA是日语中“光明”或是“亮”的意思。全片描述人类在战后重新复苏的希望,人类的文明就是AKI鄄RA。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成为了现代人类的图腾,然而这高度的文明最终将摆脱人类的控制,将人类推向毁灭(与日后《MATRIX》的主旨何其相似)。铁雄这个悲剧式的人物最终还不是无法承受AKIRA肆意扩张的压力,不仅精神崩溃,而且痛苦地物理自爆。那些愤怒的、崩溃的玩具和那些被强制实施精神力培训的畸形的“老人”们告诉我们,文明是何其野蛮。铁雄,一个偏执的、被社会抛弃、为伙伴不容的人,继承了AKIRA的力量,这是冥冥中的注定,人类在奴役文明和被文明奴役的选择中充当着两面派的角色,玩火者必自焚。
《大都会》
《大都会》显得冷涩绝望。迪玛是一个误解了自己身份的机器人,“出世”的时候没有调试好,和健一在一起时很自然地以为自己是健一的同类,也就是人。最终得知真相后的迪玛憎恨自己是机器人这个现实,这个现实阻隔了她和健一继续厮守的可能。于是她决定毁灭这个世界。在大都会这座象征高度人类文明的城市的地层,机器人轰轰烈烈地上街暴动,争取“机器人权”,在城市的上层,统治者公爵根据死去女儿的样貌制造了完美的迪玛,并赋予她巨大的能力作为自己统治的延续。人类对于机器文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大都会崩溃了,人类的文明可能就此揭开新的一页,那台破旧的、带给懵懂的迪玛“错误”世界观的收音机里,传来了熟悉的旋律,还有迪玛的声音:“我到底是谁?”
2001年重拍经典之作《大都会》
《捍卫者》
大友克洋的作品中最具美式电影风格的一部,大量纯电影的叙事手法,剽悍淋漓。从表现手法来看,这是大友克洋作品中最浅显的一部。主人公御神苗的人物设定非常主流———一个童年受过创伤稍稍具备双重人格的少年英雄形象。这部电影和《AKIRA》颇多相似之处,反面人物麦当奴上校外形和身世与《AKIRA》中的精神力实验体基本一致,而“方舟”的概念又与“AKIRA”颇有共通点,都是高度文明的产物抑或是象征,并都意味着可以毁灭人类自身的一种根本性的力量,只不过“方舟”更是被明确为一个自远古便存在、与世界同时诞生的神秘事物(可能来自外星,也可能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捍卫者》的结尾在大友克洋的作品中也是最主流的,基本可以定义为正义战胜邪恶、人类征服宿命之流的大团圆结果。这部动画电影的主流式影像效果是许多真人电影无法比及的,流畅的剪辑,娴熟的分镜,紧张的节奏,绚丽的2D光影效果,实在令人叹服。
《老人Z》
大友克洋作品中难得的喜剧题材动画电影,善意嘲弄的黑色幽默色彩贯穿全片。这部影片又一次讲到了人与机械的关系。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人类的一切起居都可以由机器来照料,人性化的看护是否可以被完全地取代。被迫参加厚生省“老人Z”计划的耄耋老人召来了去世妻子的魂魄,于是他座下的那张万能护理床有了一位老婆婆的人性和思维,变成了一个全知全能的机器人。自卫队出动了新型的机器人捕捉协国有资产逃跑的“犯人”,原来这张万能护理床运用了国防军工技术。最终,老人历经千辛来到了他与妻子初识的海边。妻子的人性灵魂终于和冷酷的机械同归于尽。
《回忆三部曲》
全片由三个故事构成:《回忆》《最臭兵器》和《大炮之家》。《回忆》说的是心魔的故事,但凡看过《异煞》(JohnCarpenter原著)的,都会对这个故事产生共鸣,动画片的表现手法较真实电影更具魔幻现实主义的风姿;《最臭兵器》说的是被机械化的制度压榨地丧失独立人格的人,一个小职员把试验用的新药误当感冒药服用,转眼间变成了令人“闻而生畏”的最臭兵器,大友克洋讽刺的是人类的机械化,在机器文明时代人不自觉地向机器靠拢,最后就会被机器的制度同化;《大炮之家》充满了欧洲动画的意味,一个小小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总离不开大炮,制造大炮和炮弹,装炮弹,研究弹道,发射,繁文缛节的发炮程序设定。小孩子崇拜的偶像是大炮司令,炮弹成为相邻两国问候的媒介。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