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视频游戏更好赚 风光产业背后是艰辛——贯通日本动漫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动漫 >> 焦点资讯 >> 正文
日本动漫:视频游戏更好赚 风光产业背后是艰辛

动漫里的美女形象



    编者按:随着电子娱乐产业的发展,漫画产业和网络游戏、视频游戏的产业越来越靠近。中国的民族漫画产业还比较薄弱,这篇《金融时报》的文章指出了日本的问题,对国内企业应该也有所借鉴。 

    日本动画片里常有眼睛奇大、聪明可爱的女孩和嗓音尖细、让人想抱一把的小家伙。这些动画片过去总被嘲笑为一种新奇文化,在西方只能吸引儿童和卡通迷。 

    但最近几年,动漫(anime,此类电影的名称)市场找到了更大范围的观众,并成为日本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之一。 

    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2年日本动画片在美国的销售额达43.6亿美元,是美国进口的日本钢铁产品价值的3倍多。 

    《千与千寻》 

    宫崎骏(Hayao Miyazaki)的动画片《千与千寻》(Spirited Away)大受好评,并在2003年赢得了奥斯卡奖。该片上映后,日本动画片在全球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同。 

    据电通传播研究所(Dentsu Communication Institute)统计,日本动画片1975年在本土的销售额为46亿日元,去年已达1912亿日元(合19亿美元),增长了40多倍。电通传播研究所是日本最大广告公司电通(Dentsu)旗下的智库。 

    薪水微薄、工作条件恶劣 

    但是,正当动漫业似乎进入黄金时代之际,动画制片商、政府官员和分析师都警告说,该产业的长期前景黯淡。由于薪水微薄、工作条件恶劣,日本的年轻人再也不愿从事动漫工作。同时,随着对动漫的需求猛增,人们担心制作质量已经下降。 

    "日本动漫业的未来肯定不太光明,"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总裁铃木敏雄(Toshio Suzuki)说道。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就是在该工作室制作的。 

    电通传播研究所研发中心副总裁藤井义彦(Yoshihiko Fujii)把问题归咎于低薪。"从那些数字来看,似乎动漫业正在成长。但就那些制作动漫的人而言,他们的待遇未必有大幅改善,"他说道。

    作坊产业 

    动漫是个作坊产业,制作公司雇佣大量人员创作数以百计的精细手绘稿,供影片之需。 

    100人花大约3至3个半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档21分钟的普通电视动画片,手冢制作公司(Tezuka Productions)总经理松谷孝征(Yoshihiro Shimizu)解释说。他的公司制作根据已故漫画家手冢治虫(Osamu Tezuka)作品改编的动画片。手冢治虫是《铁臂阿童木》(Astro Boy)的创作者。 

    业内管理人员表示,一部电视动画片的制作成本大约是1300万日元,但制作公司平均只能从电视台得到900万至1000万日元。 

    手冢制作公司是幸运的:它拥有手冢先生原作的版权,所以能通过产品策划获利。而较弱小的动画公司为了让自己的作品上电视,甚至不得不放弃对原稿的所有权。"到头来一些制作公司没有任何版权,成了承包商,"松谷先生表示。 

    如果一部动漫片一炮打响,利润将由投资于该片制作的制作委员会分享,包括电视台、广告公司和其它机构。创作片子的工作室常被排除在该委员会之外。 

    "问题是,电视台、广告公司和节目交易商是动漫业最大的获利方,而在它们面前,制作公司几乎没有任何议价能力,"东京杉并区的Masahiro Konai说。杉并区汇聚了日本17%的动漫制作公司。 

    苛刻条款 

    在有着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的日本,对动画播放时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迫使许多公司接受苛刻条款。 

    "日本动漫业最大的结构性问题是,制作动漫和投资动漫制作的不是同一家公司,"吉卜力工作室的铃木先生说,"吉卜力工作室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我们自行投资进行制作,并且不放弃这些自创作品的任何权益,"他说。 

    许多较小的制作公司或是没有进行此类投资的财力,或是没有独立筹资的途径。结果就如经济产业省传媒与内容产业局的Kentaro Sugiura所说,"动漫工作者在经济上生存有困难。这已成了个大问题。" 

    "如今,新入行的动漫创作者比以前少了,因为动漫创作是件苦差事,"电通传播研究所的富士先生说。 

    视频游戏更好赚 

    艺人和动画师转而选择在视频游戏行业工作,因为这个行业更有利可图。"除非有这样一个体制,让资金流回创作者手中,使动画制作成为有吸引力的工作,否则这个行业不会兴旺,"Bandai Visual的特许部门总经理雅之津美(Masayuki Fujikawa)说。Bandai Visual的业务是将动漫片制成录像带和DVD。 

    另一个动向加剧了上述担忧:这个劳动密集程度极高的工作正流向成本低廉的亚洲国家,例如中国和菲律宾。估计日本已有70%的动画制作业务流向亚洲其它地区,有人警告说日本动漫业正被挖空。"如果这一现象持续下去,那么会画动漫的日本人将更少,"Konai先生警告说。 

    动画片需求的飙升引发了另一层担忧,业内管理人员警告说,动漫片的质量可能会下降。日本每周播放约70到80部动画节目。"这种播放量是前所未有的,"Bandai Visual制作控制部主管Yoshihiro Ueno说道。 

    日本政府已采取应对措施,旨在帮助动漫创作者获得体面的报酬。私人投资者也已出现,使动漫公司能自筹资金。 

    手冢制作公司的松谷先生希望,出口增长和宽带互联网及其它新媒体的普及,将为动漫创作者提供一个更大的市场,并增强它们同电视公司议价的能力。 

    除非日本动漫业找到一条培养并回报新人才的道路,否则该行业的黄金时代将是短暂的。 

    "御宅族"令动漫业保持发展势头 

    主流日本动漫业或许正面临一个转折点,但在该市场中,有个领域仍然十分兴旺,那就是"御宅族"(otaku)市场。"御宅族"通常被译为极客(geek)或狂热爱好者,指那些对某样东西痴迷到影响自己社会生活的人。常见的痴迷对象包括电脑、视频游戏、日本漫画书和动漫。 

    电通传播研究所的神山理惠(Rie Kamiyama)说,虽然儿童动漫节目的收视率已经下降,且周六和周日早晨的动画节目数量也已下降,但深夜播出的动画节目增加了。 

    根据电通传播研究所的调查,夜里11点后播出的动漫节目每周大约是20到25个。至少就电视而言,"正在增长的市场是‘御宅族'市场,而非儿童市场,"她说。 

    此外,神山理惠补充说,"你不需要在宣传上花太多钱,因为你的观众是‘御宅族'。" [作者:中本美智代(Michiyo Nakamoto)  译者/张征]

    金融时报    2005年01月24日

动漫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漫画家楳图一雄生前最后监修作品集正式出版
“恐怖漫画之神”楳图一雄生前最后监修作品集出版
漫画《鬼灭之刃》改编为能狂言,吸引年轻观众,爆发异常人气
中日动漫IP授权展2025年东京开幕,促产业合作
中日动漫教育合作项目2025年启动,培养新人才
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新作中国首映获热捧
中日联合动画《星海传说》2025年上线Bilibili
2025年中日动漫文化节将在上海举办,深化交流
中国动漫市场崛起挑战日本动画霸主地位
日本动画师劳动条件引发行业热议
《BanG Dream! Ave Mujica》动画2025年1月开播
京都国际动漫展2025将于9月盛大举行
2025年日本动画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000亿日元
环保主题动画《绿之未来》在东京MX首播
日本动画《星之守护者》在法国安纳西国际动漫节获最佳短片奖
万代南梦宫推出虚拟现实(VR)动漫体验平台“Anime VR World”
京都精华大学改革动漫课程,新增虚拟现实(VR)动画设计模块
环保主题动画《绿海之歌》在NHK首播,倡导海洋保护
中日合制的剧场版动画《星海奇航》在东京首映
以秋田县为背景的动画《稻穗物语》热播
日本女性向(乙女向)动漫如《歌剧少女!!》第二季热播
日本东映动画推出AI辅助作画系统“AnimeFlow”
日本众筹平台Campfire推出“动漫粉丝众筹计划”,支持独立动画项目
Netflix宣布与日本东宝、Production I.G等深化合作,投资10部原创动漫
日本科技公司CyberAgent发布AI动画制作工具,缩短50%作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