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有化装舞会、角色扮演游戏和万圣节戏装传统的西方国家,cosplay这项据称起源于日本的活动在上世纪90年代快速地普及了开来,成为流行文化的重要部分。上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下到三四岁的小孩,只要喜爱某部电影、电视剧、动画、漫画、游戏或任何流行作品的角色,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尝试成为那个角色。他们精心设计制作该角色的服装和道具,探索如何化妆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在此过程中甚至屡屡将自己身体逼到体能和承受的极限。最后,在各类展览上,他们向与自己一样对相关作品和cosplay文化充满热情的人展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还原,或拍摄制作成精美的成片与人交流,供人欣赏。
这项活动在流行文化中是如此重大关键的一部分,甚至成了检验某个作品是否成功、有多受欢迎的标准之一。在欧美漫画或其它作品的读者来信页,屡屡见到粉丝附上自己cosplay该作品某个角色的照片,作者便会高兴地欢呼:终于有人cosplay我创作的这个角色了!谢谢你热爱这个角色!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系列作品官方甚至会举办专属自家角色的cosplay竞赛或展览,或成立专门的cosplay团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对该作品的热爱,同时为社区活动和志愿者工作做贡献。暴雪游戏每年都会举办自家角色的cosplay竞赛,漫威娱乐在自家官方YouTube频道上有专门的cosplay栏目“Marvel Becoming”,而星球大战官方承认的变装团体“501军团”、“义军联盟”、“曼达洛雇佣军”等更是早已成为著名的cosplay组织,在各类星球大战官方、非官方或志愿者活动中闪亮登场,震撼观众。
在西方尤其是美国,cosplay甚至成为了人们弘扬自己文化身份的重要手段。举漫威的例子,获得过格莱美奖、全美音乐大奖的美国洛杉矶流行音乐团体“黑眼豆豆”的成员Taboo选择了印第安人英雄“红狼”,表示他作为本土美国人对自己文化的珍视;非裔coser偏爱黑豹、卢克·凯奇、暴风女等黑人英雄角色,穆斯林coser热爱展示第一位穆斯林超级英雄、二代惊奇女士卡玛拉·可汗。他们以这种方式在流行文化中为自己的种族和少数团体代言,展示自己真实的积极正面形象。
(Tony Nicholson正在cos黑豹陛下)
从这些事实便可以看出,国内外cosplay的环境确实相当不同。相比于国内多流行于年轻人,cosplay在西方国家十分普及,各个年龄段的爱好者都能参与,在相关社团中获得认可。在国外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经常能看见以家庭为单位的cosplay小团体,父母与自己还不到十岁的孩子们共同研读作品,制作相关服装和道具,亮相于当地的展览。一些少年儿童对待自己cosplay角色与服装的认真程度绝不亚于许多职业coser. 而那些展览上,中年甚至老年人的cosplay也是十分普遍,比如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这样几十年长盛不衰的作品,就经常能看见年龄偏大的coser。
(SHCC 2016上正在cos少年绝地武士的小朋友)
另一个显著区别就是,相比于国内对coser颜值的极度关注,国外coser们更注重服装道具的制作和化妆的探索。因为西方国家人工成本较高,网上购买cosplay服装并没有国内这样方便和便宜,所以大部分coser的服装都是亲自设计制作的。他们细致地研读来源作品,弄清自己要出的角色相貌、服装、道具的各种细节,去商店购买皮革、布料、塑料、黏胶、染料等各种材料,根据需要裁剪、切割、缝纫、粘合、上色、制作道具、增加细节,许多人的认真程度不亚于职业电影服装设计师。可以说,国外的知名coser各个都是手工制作的高手,能从零开始设计完成一套套精致又体现角色特征的戏装。国外cosplay比赛对于服装制作的要求更是高,屡屡出现参赛者因为连身衣不是亲自制作而遭到评委质疑的情况,而制作连身衣本身就是非常复杂耗时的过程。
虽然如此,在网店中购买cosplay服装也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相较于国内某些批量生产、甚至不了解角色的店家,国外的cosplay商店许多都属于在cosplay圈内小有名气的人;他们本身就是职业服装或道具的设计师,或者干脆自己已经做了许多年的coser,以这种方式将自己对cosplay的热爱变成职业,为这种文化做出贡献。Marvel Becoming上松鼠妹的coser Binkxy就是一位服装设计师,与人合作开了一家叫Dial C Costume的服装店。
(Dial C Costume服装店的Facebook)
妆面也是coser们完善角色细节、体现整体效果的重要部分,绝不仅仅是的画眼线、涂颜料那么简单。许多半原创或创造性较强的角色作品,化妆效果都需要coser亲自探索把握。著名coser Jessica “Maid of Might”在为Marvel Becoming拍摄不同版本的蜘蛛格温时,就坦言自己着重探索了毒液格温的妆面效果,让毒液看起来并没有控制格温,只是生长在她身上,而她一直在与它战斗。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