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日本动漫产业化经营战略对华的启示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30 18:41:01 文章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出版业是内容的加工和制造产业,而这里的内容,其实质便是版权。出版活动是由版权衍生的一系列经营活动;版权作为出版经营活动的核心要素,是出版活动的基石。所有的出版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版权这一核心要素而展开。在当今时代,要想最大限度地开发出版市场,其根本途径之一仍然是围绕版权展开深度开发与演绎。这点,在日本动漫图书的出版运营过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一、日本动漫图书产业化经营战略的模式与特点

    日本动漫业是囊括杂志、图书、录像等多领域的综合产业,并涉及玩具、电子游戏、文具、食品、服装、广告、服务等领域。2007年全球最大的娱乐产品输出国——美国,每年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产值达50多亿美元,已经令人叹为观止。而日本则通过动画片、卡通书和电子游戏三者的商业组合,年营业额超过90亿美元。

    在日本,不论政府还是商家,都没有将“动漫”当做简单的休闲文化,而是扎扎实实地将其当做一个产业来加以扶持和发展。动漫产业作为日本第三大产业,有着其特殊的链式运营模式。也正是这一模式,将动漫图书的版权演绎得淋漓尽致,形成了庞大的动漫产业链。简单来讲,其运营模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漫画的创作→杂志、图书的出版发行→影视动画片的生产→电视台和电影院的播出和放映→音像制品的发行→衍生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其生产制作与开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一过程中,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步骤对前一个步骤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个环节相互带动,将动漫图书的价值开发到最大化。

    具体来讲,日本动漫图书产业化的经营战略又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 版权的自主开发是整个产业链的基础

    无论对作品内容怎样演绎或开发,最根本的是要拥有该作品的版权,这是前提条件。在日本,漫画的创作是整个动漫产业的灵魂,也是整个产业链的开端。值得注意的是,漫画的创作并不单单是由作者一个人来完成的,而是作者和编辑共同努力的结果。编辑作为动漫图书行业的陈望者,他们跟读者的距离比作者更近,也更容易把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因此,他们会给作者许多中肯的建议,这也大大增加了漫画创作的成功概率。一般来讲,都是出版社的编辑根据收集的读者需求,寻找作者,并为作者选择适合他们,同时可能流行的故事,甚至决定故事的发展方向。

    2.在传媒产业内部融合是版权演绎的有效途径

    在漫画书刊出版后,如果市场反应较好,就进入动漫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拍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并在电视台和影院播出和放映。与此同时,光盘等音像制品也开始大批上市。这样,就形成了图书、杂志、音像制品、电影与电视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完成了漫画产品在整个大众传媒业内的有机融合。

    3.著作权、商标权、形象权有机结合,打造漫画产业三位一体的立体格局

  漫画电视剧、电影一旦为受众喜爱,紧接着,动画片、漫画中主题形象的开

    发便全面展开。首先,利用形象开发可以创意、制造各种玩具。其次,便是商标、形象的进一步市场推广,《机器猫》《龙珠》《圣斗士》等都是如此。这里版权演绎的触角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媒产业,而是衍生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游戏产品的开发,广告,特许形象的使用经营,关联产品的开发等。在连锁式开发的同时,如果市场反响出色,原有的漫画故事还要不断地继续开发下去。有的一个系列故事几百集,有的甚至开发几十年。终于,从点滴入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4.版权输出是实现产品价值的重要渠道

    在日本动漫图书的产品生产链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产品开发者,都没有将自己的眼光局限于日本国内,而是从产品开发的起始,就将目光投向了全世界。早在2003年,日本销往美国的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就达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面对这股冲击波,美国媒体惊呼自己的文化产业遭遇了第二次“偷袭珍珠港”事件。不同的是,这次日本使用的不是炸弹,而是动漫和游戏。日本的“口袋妖怪”、“游戏王皮卡丘”取代了米老鼠,成为伴随新一代少年儿童成长的卡通形象。在中国,日本动漫对我国少年儿童的影响仅从“奥特曼”一例便可见一斑。日本动漫产业不仅在自己国内打造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同样在海外市场,也打造了包括图书、音像制品、游戏产品、儿童玩具以及其他相关产品的价值链,创造了巨大的利润。

[1] [2]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