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第四大满贯”多伦多:一个电影节的崛起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mtime.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2 21:51:36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当“独立”遇到“史诗”、“OH My God”遇到“What the FXXK”,多伦多的口味极其兼容并包,胃口大而不挑食 选片自由与兼容并包 对自己品味负责的选片人 1979年,多伦多人民选择奖颁给了《Best boy》,它最终获得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这是人们第一次察觉到多伦多在发掘影片上的潜力。1983年,又一部多伦多人民选择奖《大寒》成为北美票房黑马。次年,科恩兄弟带着《血迷宫》在多伦多横空出世,这部影片被认为标志着美国独立电影时代的到来,但当时四处被拒,直到在多伦多才找到了发行商。而当时,要到第二年,圣丹斯才开始举行它的第一届,而韦恩斯坦兄弟尚未涉足独立电影领域。1989年的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罗杰与我》在多伦多获得人民选择奖,引发了大制片厂之间的出价竞争。 1992年,昆汀·塔伦蒂洛带着《落水狗》在多伦多北美首映,并摘得影评人费比西奖。这是昆汀电影生涯的第一个奖。从此,好莱坞和欧洲都逐渐把眼光投向多伦多。在加拿大国内,多伦多在与蒙特利尔电影节的竞争中也完全占据了上风。后者由于政治约束和不够民主的管理方式而丧失了一部分影响力。但在达斯蒂精神的指引之下,多伦多一直倡导各个单元的负责人有着选片的自由。聘请经验丰富、对自己的品味负责的选片人是多伦多成功的关键。也许只有在这里,观众可以仅仅凭借对某位选片人的信任而观看自己并不熟悉的片子。 电影节的现任主席皮尔斯·韩德林是一名被法国新浪潮改变了人生轨迹的影迷,他在1996年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邀请戈达尔本人参加在多伦多举行的回顾展。近年来越办越红火的“午夜疯狂”单元目前在选片人科林·歌德斯的领导之下,该单元主要恐怖、奇幻和武打等类型影片。每年电影节开始前,他都要没日没夜地看上好几个月的片子(注:每年多伦多收到的报名影片量达1400部)。歌德斯的办公室中挂着一张李连杰《黄飞鸿》的海报,他曾策划过多伦多的吴宇森回顾展,还把泰国的《拳霸》以及印度尼西亚最新的《突袭》介绍给了北美观众。从主流商业片到独立电影再到重口味类型片,多伦多的口味极其兼容并包,这让它成为名符其实的最“人民”的电影节。在每年十月举办的纽约电影节由于规模所限,选片的口味过于精细、接近欧洲,而只有多伦多这样的巨无霸汉堡才称得上“大众”,它比任何一个美国电影节都更加“美国”。 下一页: 最“好客”的电影节 以有礼貌著称的多伦多观众 撵走了戈达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尾页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