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治虫是优秀的艺术家,也是神一样的传奇,但是他面前的最后一个动漫业界神话,却未能被他打破,那就是世界性的卡通传奇人物--沃尔特·迪斯尼。
1901年12月5日,迪斯尼生于美国芝加哥市,有人私传他是西班牙人的私生子。他成名后也曾因此而一度对自己的出身作过调查,但却无法肯定自己的生平。然而他像所有融入美国的移民一样,他的米老鼠就是美国的另一张脸。1928年起,他开始拍有声动画短片,创业历程极其艰辛,而1928年手冢治虫治刚刚出生于大阪府,1939年才自己改名为"治虫"。而1939年距迪斯尼获得奥斯卡特别奖已有七年,连手冢治虫的父亲都成了迪斯尼的影迷。
自夸一点的说,当时手冢治虫与迪斯尼的距离就像我们这些漫迷和日本漫画家的距离一样,时间的力量是很难冲淡的!没有沧桑的经历如何画得出可以影响他人的漫画?
当然,若干年后,我们至少可以获得和手冢治虫的父亲相似的评价--"一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我们是狂热的动漫爱好者--只会看会说却不会作出好作品)他的爱好间接地达到了"养成游戏"的效果,他收集的影片中就有迪斯尼的动画--童年的手冢治虫有了一个良好的幼儿动画教育环境,他老人家回忆说"光是《白雪公主》和《小鹿斑比》他就看了一百遍以上……"那口气也不知是喜悦还是无奈。由此可见,如果从我们"狂热动漫爱好者"从自己的下一代开始养成,50年后,中国动漫一定是可以振兴的!
而且在手冢治虫14岁(1942年)时,给了手冢治虫超级震撼而走上了漫画创作道路的,还是中国万氏兄弟制作的动画片《铁扇公主》,50年轮回后,带我们走上动漫之路的却是日本的诸位前辈。由此手冢治虫在动漫路上,有意无意地开始了对抗迪斯尼之路。
当时迪斯尼在动画领域以统治地位召示天下,并确立了自己的一整套动画生产理论和制作流程,耗费庞大的资金以精细制作完成画面视觉的精美感--比起现在迪斯尼开始裁员手绘画师……真的让人感到科技和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的悲哀。
而手冢治虫则开发了另一套制作流程--以最大限度节省成本为目标。用典型动作--所谓的个人经典POSS、静态对话场面--这一点国内动画学得很好……想想那让人"狂"的FLASH动画吧!
因为手冢治虫与其他日本企业一样,以低成本争夺市场为杀手锏。手冢治虫的兴趣在电视这一新兴众群媒体,制造手绘的明星,追求票房之外的利润。那个替他下跪的厂长就是因为在危机时得到手冢治虫的容许,而将阿童木的头像印在课桌上救了自己的工厂。
在这种小米夹步枪的作战策略指引下,1963年,动画《铁臂阿童木》(黑白)开始在富士电视台连续播放,收视率高达47%,手冢治虫获得了空前的成功。1966年,日本国产第一部彩色TV动画《森林大帝》获电视记者会特别奖。同年,杂志《COMIC》创刊,67年一月号开始连载《火鸟》。此时至少在日本国内手冢治虫终于与迪斯尼齐名。
然而1966年12月15日,"米老鼠之父"沃尔特·迪斯尼病逝于洛杉矶。
拳台的钟还没有敲响,前一代的"拳王"便老去了,这"一步悲愿"的距离从此永难超越……莱茵哈特或许对杨的死也该有此种心情吧?
此时正在赶稿《火鸟》的手冢治虫是否会突然顿悟--"美好的梦想可以眨眼间被打得粉碎,但整个宇宙的生命大合唱却生生不息,永无休止,就好象火中的凤凰……"
中国有句古语,盖棺定英雄,此时迪斯尼的棺材已经盖上了,他构建了一个动漫帝国的框架和地基,并在其名下拥有数个能影响全球的形象。
而且业界对他的最高评价也并非是卡通创作者,而“优秀的卡通经营者”,正是经营这个词,在70年代,让手冢治虫尝到了苦头,不善经营这点,他毕生都输给了迪斯尼。而且手冢治虫死后,他的系列作品也未能构成一个独立的动漫帝国,在格局成就上他更是远远落在迪斯尼的后面。他笔下的最人气形象阿童木更是远远低于米老鼠的知名度,甚至在香港一度与迪斯尼的小飞侠同名……
而他的简化动画方法,随着制作技术的推进,在一时的英名之后,终究还是输给了日趋追求视觉效果的最终需求之下,如今的动画又重新向高质量高动感之路CG之路前进。
在动画领域,手冢治虫没有超越迪斯尼的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