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
学派凋零,曾经骄傲在何处而今失落亦在何处
“中国学派”于上世纪写下动画史上辉煌一页,但国产动画发展至今却走进了尴尬境地:一边是高居世界首位的动画产量,国产动画新作汗牛充栋,另一边却是动画大师与大作的严重缺位,作品能称经典者凤毛麟角。业内人士认为,当年的创作模式无可复制是主因,但市场虚浮如斯,原因怎会这般简单?
不止一人提及,人才、剧本、美育之困全都成为中国学派美术片重返巅峰的拦路虎。美影厂厂长钱建平曾在多个场合表达对人才的渴望;导演姚光华认为这是动画教育的源头出现问题。
沈如东更是直接指出:“以往美影厂的生力军无论是否主攻动画专业,大都来自国内各美术院校,有着全面的综合素养、扎实的美术功底与极佳的艺术感觉。”在他看来,有大师为创作引路的年代固然值得留恋,但要符合市场规律、要注重未来发展,动画创作的主力队伍还当在年轻人中扶植。“可惜的是,这些年动画专业在高教系统已呈‘多而无序’的状态。”据他所知,上世纪末,全国设有动画专业的院校不足70所,但这个数字到2005年时突破了400所,现在更已激增到千家。“千所院校中有的根本不具动画师资,有的一个专业招收千名学生。”沈如东是《葫芦兄弟》的首席动作设计,在他心里动画导演应该属于稀缺人才,美术设计同样值得稀罕。“合格的动画人才需要天赋、修养、眼光,可能最后才是技术,但现在大规模的软件操作培养,把学生对美的领悟、对电影的体会全都消磨殆尽。”
另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已消失的电影正片放映前的10分钟插片,也带走了动画短片的生存空间。当电影院把贴片悉数贡献给广告,电视播出平台与艺术动画短片的制作成本无法匹配时,类似《雪孩子》《九色鹿》《渔童》那些小而美的动画片全都失去存在的理由。于是,从业者们主攻动辄上百集的动画系列片,机器介入、人工退却,全在情理中。
成批的机器化复制,大规模依赖电脑绘制,这就很好解释,国产动画片在今天——市场繁荣却学派凋零。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