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日晷的由来:清华大学校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原为圆明园遗物,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在这座日晷的下部底座上,镌刻着1920届学生的铭言:“行胜于言。”有中文及拉丁文两种语言。

1920届是清华大学优秀的毕业年级之一,著名的经济学家陈岱孙、化学家曾昭抡、陈可忠、萨本铁、赵学海,植物学家张景钺、政治学家萧公权等,均出自于这个年级。1920年春,庚申级同学毕业前夕,大家商议要做一纪念品向母校献礼,经反复磋商后选定了日晷方案。它可供同学们上下课守时的参考,同时亦含有惜阴、即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思。

清华大学(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近日,有网友发帖说,清华大学标志性景点——日晷出现拼写错误。帖子称,日晷基座东侧的文字“CLASS 1920”被写成了“CEASS 1920”,还被描金。现场照片显示,字母“L”上有两道明显刻痕,乍看上去与字母“E”十分相似。

受刻痕误导,工人错将“CLASS”描为“CEASS”。

4月17日,从清华大学了解到,目前后勤处工作人员已经将日晷基座上的“E”重新描金为“L”,并对两道刻痕进行了修补。

事实上,这已不是清华日晷首遭乱涂乱画。去年8月17日,有网友曾晒出日晷被人刻画的照片。当时刻痕位于晷面上半部分,笔画有十几条,呈浅白色,在晷面上十分突兀。



校方声明称,“日晷是清华大学的重要纪念物,其底座上镌刻的‘行胜于言’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风,激励着一代代清华人成长、奋进。我们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美丽校园需要持续建设,校园文化需要精心呵护。我们呼吁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爱护校园环境。学校也将进一步加大校园管理和保护,一旦查到任何破坏校园文物、景观、设施、环境等行为,将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应规定严肃处理。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日晷了。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日晷计时的原理是这样: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司法文物保护利用,强化对文物资源的司法保护,与文物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做好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文物是国家和民族珍贵的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意义重大、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