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商品与作品的平衡点:情怀片该何去何从?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腾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5-19 5:46:22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2013年,TV动画《进击的巨人》大热,同年宣布剧场版制作决定。观众们翘首以盼,终于在电影院中等到了前篇《红莲的弓矢》。然而观众们却没有想到,他们盼了一年的剧场版竟然只是精简版的TV动画。


虽然在大银幕上观赏立体机动装置的使用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但不得不说,一年来的期待就这样砸在地上的感觉,还是会有些不太好。所以在次年上映的后篇《自由之翼》,便再没有了《红莲的弓矢》刚上映时的热度与火花。


商品与作品的平衡点:情怀片该何去何从?


与之相反的恰好是长寿动漫《名侦探柯南》的剧场版。从1997年开始至今,《名侦探柯南》每年都会在四月推出一部全新的剧场版,且每一次的内容都十分的精彩。今年四月《纯黑的噩梦》更是以50亿(日元)的票房刷新了该系列电影的记录。


商品与作品的平衡点:情怀片该何去何从?


噱头固然重要,但最后能否留住观众,需要的还是精彩而用心的故事。


【《大圣归来》与《百鸟朝凤》】


或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同样是没有任何商业宣传点的情怀片,为什么《大圣归来》在排片率增加之后,能以9.56亿的票房完美谢幕,而《百鸟朝凤》却迟迟难以逆袭?


商品与作品的平衡点:情怀片该何去何从?


首先,我们不能忽略孙悟空这个人设,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兼具中国文化特色与浓郁商业价值的存在。美国迪士尼公司在1998年出品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和梦工厂在2008年出品的3D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的大获成功,都证明了中国文化特色所具备的商业价值。更何况,孙悟空的国民认可度可比花木兰和熊猫高多了。而《百鸟朝凤》中的唢呐,虽为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但到了现在,也算是小众艺术了。


商品与作品的平衡点:情怀片该何去何从?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