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漫画家卡兹作品
伊朗漫画家Nasrin Abdosheykhi作品
1月初,贵阳孔学堂旗下孔学堂书局、孔学堂杂志社和孔学堂文化发展公司,携20余种儒学出版书籍、刊物,近日亮相第29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其中,就有这本《世界的孔子:孔子与中国国际漫画大赛精品集》。
说起该书出版的渊源,还要追溯到2015年4月启动的“世界的孔子”国际漫画大赛。这是全世界第一次以孔子形象作为漫画大赛主题的国际性漫画活动。历时5个月、面向全球的征集,大赛组委会收到了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1120幅作品,包括表现孔子形象的“立此存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四海一家”等主题。
本次大赛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主办,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联合承办。大赛策展人、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秘书长王六一表示,用漫画这种雅俗共赏的方式,将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推向全世界,意义非凡。
基于大赛获奖作品的《世界的孔子》一书于2015年10月在筑首发。王六一,贵州贵阳人,常居北京,他担任了该书的主编。近日,本报记者特邀请他做客“黔中书”读书微信公众号,与读者分享他的阅读体验。
记者:在这些杰出的作品中,请您与读者分享一至两幅您最喜欢的作品,以及它是怎样打动您的?
王六一:我特别喜欢以色列漫画界卡兹的作品,他将孔子的作品像高帽子一样戴在头上,意味着任何有价值的思想和知识都来自于头脑。作者以漫画特有的夸张形式表现了思想的力量,所以就显得非常有意思。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幅作品,还可以发现作者的创作是非常认真的,他以不同的字体来表达中国文化,耐人寻味、寓意深长。
另一幅来自伊朗的作品使我们感受到了用民间的创作手法来表现孔子的意义。在这幅作品中,孔子不是以一个圣人,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使我们感到更加亲切。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创作中,采用了不同的材质和原料来创作,它既是一幅漫画,又是一幅拼贴画。民间艺术与现代技法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因此它也获得了大赛特别奖。
记者:纵览此书,孔子的形象在各个国家的大师笔下,似乎延展出无限的变化来。那么,您认为这些作品中有没有共同点?有的话,是什么呢?
王六一:这次大赛所参展的作品不论是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不论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手段怎样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这些作品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为人师表、堪为表率的东方哲人、贤者的形象。
由于南美或西方的艺术家他们习惯以夸张和幽默的方式来表现历史人物,因此他们所创造的孔子形象与我们习惯的那种正襟危坐、高不可攀的孔子形象有所区别。他们这种表现手法很好,这对我们怎样创作历史人物起到一个借鉴和参考的作用。
记者:这次大赛和书展以及相关的活动达到了什么效果?
王六一:一个好的文化创意活动就在于它的独特性、不可取代性和差异性,据我所知,这是在国际上首次以孔子为主题的漫画大赛。
这次漫画大赛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参与,他们通过这次活动,在自己的国家宣传了孔子,也宣传了这次大赛的举办地——贵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展览、出版物以外,这个活动的影响还通过新媒体传播到全球,例如全世界学习中文的网站——国际多语言公共服务平台以专版的形式报道了这一活动。凡是学习中文的外国人都会浏览观看这个网站,以点击次数为计,应该超过上千万。所以一个文化活动,它的传播力是其他活动所无法比拟的。
记者:您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孔子其人、其思想,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意义?
王六一: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应该说他的思想和学说是超越时代和国界的,在中国和西方,都有金科玉律之说。我认为孔子的学说与柏拉图、米开朗基罗这些影响世界的人物一样,已成为人类思想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所倡导的“诲人不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仍然对我们构筑精神文明和行为规范起到不可比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