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将影视剧、动漫改编成游戏,或是将游戏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项目不断涌现,IP的综合价值正在得到更广泛的关注。随着文娱产业链的逐渐成形,一边是文学、动漫从业者为代表的创作生产者,一边是影视、游戏公司为代表的变现渠道层,影游联动的市场空间越来越被看好。
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影游联动”大放异彩的一年,全年带有影视类IP或借助电影、电视剧进行推广的手游达几十款。在国内,影游联动比较常见的是先有影视作品,再将影视改编成游戏,成功案例包括《花千骨》、《琅琊榜》等;反之,鲜少有人尝试将游戏改编成影视作品,除却《仙剑奇侠传》外,成功的案例少之又少。
厂商更愿意在影视剧火爆之后,在拥有一定的受众基础上,以配套形式跟进。这一方面反映出影视与游戏的上下游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二者的变现能力。根据《2015-2016 中国泛娱乐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在泛娱乐产业链中,电影、电视剧、音乐为代表的中游运营层拥有1000亿至2000亿元市场空间,游戏、演出、衍生品等为代表的下游变现层指向2000亿元以上规模。过去四年,泛娱乐的核心产业均处于长线上升情势之中,总产值由1888亿元增加至4229亿元,其中游戏产业规模最大,2015年实现产值1407亿元。
然而局限于游戏一个层面的IP开发令变现空间狭小起来,已经不符合跨界联动的大趋势。大公司们倾向于围绕一个原始项目同步推出影视、动漫或游戏,内容上彼此关联的同时,在不同领域拓展用户,最终实现IP价值的最大化。
开发模式有待创新
虽说处于产业链变现能力最强,且最接近一线用户的位置,游戏对影视IP的依赖却越来越严重,致使大多数游戏运营再难迈出影视作品的受众圈。与其说这些游戏的一时风靡是运营者精心策划的结果,更像是影视项目的附属价值和影响力的延伸。
当指向的受众群体更为特定时,由影视为原型打造的游戏项目更依赖于原先的内容设定,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游戏的市场反响。一旦游戏与影视同步开发,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就凸显出来,二者甚至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此外,影视IP的火热程度与持续时间,也成为游戏运营者无法左右的要素。
结合来看,很多游戏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如果不在游戏品质上精益求精,深挖用户需求,一款游戏的月流水必然呈现阶梯式递减,营收的爆发点仅仅集中于电影、电视剧的热播期内。
行业可持续性思考
2015年,一部因电视剧热播而被改编成游戏的《花千骨》曾让发行方爱奇艺赚了不少钱,第一个月的流水就达到了2.5亿元;同是这一年,掌上纵横则拿到了《琅琊榜》的游戏改编权,同名游戏三日登顶iOS免费榜,十日流水即达1000万。看似光鲜的市场表现背后,也受到了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人气迅速升温;但随着影视剧的下线,游戏的热度也会随之消退。
为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IP潜在价值的挖掘与用户关系的重塑已经成为关键。掌上纵横董事长刘仕儒提出“2016是FP元年,FP时代已经到来“。所谓FP即粉丝创造,他认为,IP是粉丝造就的,背后有一批对IP充满情感、文化和消费认同的人群,所以IP的不断演进是粉丝群体对IP的不断迭代和推动。同样,未来影游联动的运作方式,会更依赖于粉丝的力量,粉丝创造将给游戏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影游产品的突破口或集中在更为新颖的按需定制方面。基于FP的大趋势,粉丝从最初就能成为游戏产品的投资人、制作人和传播者,最终成为消费者,是一个C2B2C的完美闭环。也就是说,粉丝既是游戏的消费者,也是游戏的制作人。
游戏产品的研发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倾听粉丝的声音、融入粉丝创意,将为游戏玩法创新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从经典手游IP中深挖价值,依然会产生创新,《皇室战争》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游戏开创了全球实时移动电竞的先河,综合多种游戏玩法以及付费模式的创新都为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启发。
无论是粉丝创造,还是玩法创新,最终都会在游戏品质上得以体现。持续性变现的前提就是给用户创造一个良好耐玩的游戏体验,不断采纳用户的反馈,持续优化产品,增强粘性。从《糖果传奇》这款游戏的成功可以看到,卓越的品质在提高用户留存率的同时,也有了更多资金投放广告,从而获取到更多用户,达到了良性循环的目的。
现阶段许多公司都试图将文学、影视、动漫与游戏相结合,使之连接得更为自然,创造IP价值实现的最大化。而这种连接,是一个需要高度契合与引流的过程,以工匠精神打造游戏产品,同时加大宣传推广的配合力度、增强粉丝的代入感、引发受众的情怀归属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最终形成粉丝主动且持续付费的意愿。可以预见,未来游戏产品的生命周期延长,将是粉丝创造、玩法创新与品质提升等多方面综合发力的结果,多维度打造的组合牌将使持续性变现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