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二次元喜好者,我相信各位不可能不知道“宫崎骏”这位动漫大师。
他自从于1984年创作出吉卜力的第一部长篇动画《风之谷》以来,便一直屹立在世界动画舞台的山巅位置,不仅无人能将其动摇,甚至还能每隔数年便给我们带来刷新票房纪录的史诗新作,成为了如今日本动画行业当之无愧的第一号人物。
当然,大师也并非仅靠一人之力就能产出佳作的,这不可或缺包括庵野秀明、近藤喜文等等一众得力的助手帮忙,而其中极个别者也曾被赠与了宫崎骏接班人或爱徒的赞誉,比如曾参与过《魔女宅急便》创作的“片渊须直”。
这些创作者如今也通通位列到日本动画的山巅之处,在整个行业都具备着他人不可媲美的号召力,每番言论也总会引起全行业的热议,或者更准确来说---深思。
比方说最近,片渊须直导演在接受朝日新闻记者采访时所表达的一番言论,便引起了网友对日本动画发展的忧虑---
01日本动画和欧美动画现状
在片渊须直看来,如今的日本动画因为一直迎合本国观众的原因,从而导致了内容多倾向于“青少年至20岁前半段”的受众群体,并认为日本已经不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动画”或者说“面向成人群体的动画”了。
而这个事情也导致在一部日本动画中会密集出现诸如女角色身材比例夸张,趣味恶搞随处可见,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也大多暧昧不清等等的设定。
用片渊须直的一句话来形容:这都是为了迎合后思春期人群而造成的困局(特指身体成熟,但心理却有待成长的群体)。
简而言之,在片渊须直看来,如今的日本动画市场是严重缺乏内容多样性的,久而久之也很有可能会驱使日漫走向“药丸”的结局。
不仅如此,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说强调出日漫的“独特性”),片渊须直导演也罗列了迪士尼等一众欧美同行的现状。
就拿巨头迪士尼来说,因为自始至终都将作品定位在全球范围的原因,故而会相当慎重地回避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点,加上为了能够让作品最大范围的传播,迪士尼动画的题材也大多不会掺入过于复杂的剧情,受众也基本会聚焦在儿童维度(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动画)。
而对于某些欧美独立工作室来说,他们则常常喜欢将题材聚焦社会、生活、人生等等维度,通过一个又一个短片故事来诠释成人世界的种种境遇,以及给出洞见性的解决方案(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向成人群体的作品)。
综上所述,在片渊须直看来,如今日本动画的行业地位(规模和流行度等)其实并非依靠过硬的质量造就的。相反,很可能只是因为作品的群众定位恰巧弥补了行业空缺而导致的。
而这番言论被发布到网络上后,也着实引起了不少日本网友的热议,纷纷怀揣上了一丝悲凉的情绪。
如上为某日本网友对记者没有将片渊须直对日漫发展的顾虑表达出来的吐槽(其中的误会不在这里详述,只要知道有顾虑就行了)......
那如此说来片渊须直果真所言非虚吗?日本动画行业的现状真的会是昙花一现的存在吗?
不好意思,我的看法是否定的,而这也是接下来要给大家详细论述的事情---
02别人家的市场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就会出现需求的匹配(也就是所谓的交易),久而久之也就会形成市场,接着对市场规律的探索,便同样会自发形塑出我们如今所见的“经济学”。
如果你们也曾对经济学有所了解,那想来也会清楚知道“竞争”和“比较优势原理”这两个道理。前者指代商家会为了获取丰厚利润,故而绞尽脑汁的去嗅探市场,不会错失任何一个可能盈利的细分方向。
什么“300%利润和100%利润,资本家就会怎样怎样”我就不说了(这句话带有强烈的抹黑偏见),但不可否认的是,所谓的“低垂的果实”是不可能一直存在,也不可能为商家一直获取到高额的利润回报---只要某个方向被验证成功了,那就会涌入数不胜数的模仿者,最终将利润拉至某个合理的低位。
了解了这个经济学知识(或者说现实市场竞争的基本常识),你们还会认为日本动画之所以能够获得如今的体量和流行度,真的只是别人家不屑于投身到“后思春期群体”所带来的吗?
还是说这其实是日本动画在和外界剧烈竞争之下,逐渐寻找到的最合适的市场定位呢?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片渊须直列举的迪士尼也不就是一家专门创作合家欢动画的公司吗?那你们何时看到他们会为自己的动画类型只能聚焦在这一品类而万般忧虑呢?
事实上在经济学理论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道理“比较优势原理”。它形容的就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必定存在最适合自己发挥的能力方向,即便这个方向比不上他人,但只要每个个体都能够沿着各自的比较优势去推进,那整个世界的效益才可能达到最高值。
比如A每天能生产蛋糕5个或者啤酒10瓶,而B则能够生产蛋糕20个或者啤酒15瓶。理性的做法并不是让B将蛋糕和啤酒的生产都包揽了,而是让A专门生产啤酒而B则专门生产蛋糕,那整个社会能够累积的总物质量才会是最大的。
回到动画创作行业,迪士尼的比较优势是合家欢,而现如今的日本则是“后思春期人群”的作品,那就继续让他们朝着各自的优势方向去发展吧,如此才可能让全人类获得最高效益的收获啊。
当然,片渊须直向媒体吐槽日本行业现状也不是不能理解的,而唯一合理的解释当属“立场”使然。
他作为一名非“后思春期动画”的创作人,自然也会想为自己擅长的动画类目争取更多的资源和关注度。哪怕某些作品被生产出来后票房并不怎样,没关系,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能将自己的思想转化成具体的作品那就足够了,但这何尝不是对投资人的不负责任呢?(参考李安导演最近几年对荧幕电影变革的尝试,基本都让投资人亏出血了)。
所以在我看来,片渊须直对日本动画发展现状的忧虑其实是存在些许杞人忧天意味的。
不过甭管多虑到何等程度,迪士尼也好,日本动画也罢,他们最起码都能够面向完全开放的市场去自由竞争,并最终形塑出自己的优势和长项。
但反观国产动画所处的环境,作为喜好者的我们也就不得不汗颜一番了---
03国漫发展的窘境
早在上世纪中期的时候,国漫着实也曾凭借优异的质量享誉全球,并影响了包括手冢治虫和宫崎骏在内的一大批日本动画大师,启蒙他们走上了动画创作的道路。
但时间到来千禧年之后,囿于动画创作形式的转变(从过去的计划制度,创作者勿须面向市场,国家会统一收购,到后来需要为市场的营收负责)以及日趋严格的审核制度的影响下。
长久以往,国产动画能够看到的都是低幼向的作品,即便最近几年为无数影迷高喊国漫崛起的佳作,其实较真来说也都倾向于视觉的冲击和喜剧氛围的调动而已,距离“内涵”二字,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下至低幼向作品(《喜羊羊》《熊出没》等),上至青年乃至大人向的作品(《大护法》《哪吒》等),虽然在“限外令”和“本土化”的影响下能够在国内收获不菲的收视和票房,但一旦放到国际舞台,就似乎不再具备强悍的竞争力,远远不如日本每个季度上线的新番的传播度。
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市场的扭曲所导致的,而身处国内的动漫创作者在面临各种束缚的影响下,最终也就只能妥协地产出能够迎合各方需求的动画。
消磨了棱角,也同时失去了锐利的锋芒。
是的,在别人家在为自己本土的动画作品在市场上所选择的道路是否合适而忧虑不已的时候,国内的动漫从业者居然还在为“能不能通过审核”而绞尽脑汁着。
那你们说在如此窘境之下,国漫崛起的宏远,真的能够被实现吗?
答案我真不知道,不过行文至此我也情不自禁地萌生出了如下这番感慨---
04一些感慨
在最初的最初,这个世界是“平”的,潮水不会向着任何一个方向聚集而去,它们只会沿着固有的轨道缓缓地往复循环。
但随着岁月的更替,随着人类这样的物种的出现,随着他们对“文化”二字萌生出不同的理解或者说歧视之后,这个世界也不再可能回到最初的那个模样。
有些地方的人明明伫立在高峰,明明目力所及之处全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史诗级风景,但他们却还是会时不时的感慨空气的稀缺,抱怨现状的不足够完美。
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长久以来都生活在下凹的盆地里头,他们目力所及之处全是高耸的巨石围墙,他们苦“分级体系”久矣,也希望执掌话语权的大人们不要再对动画存有低幼的偏见。
他们只是希望某些凌驾于市场上的力量不要过分的干涉进来,他们期盼动漫行业真能按照自由市场的优胜劣汰规则演变出最具竞争力的模样。
我相信,国内的动漫创作者一直都怀揣着绝不亚于诗仙李白的豪情壮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而这也是最近几年能够佳作频出的根本原因,哪怕资金贫瘠到需要众筹,他们也成功做到了。
但如此的市场窘境,究竟又能何时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