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团队的力量“混血”而成,上演了一出动画电影领域的“三国演义”。 阿童木诞生于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笔下,却和中国文化有很深联系。手冢治虫非常痴迷中国动画,铁臂阿童木便是受到《铁扇公主》中孙悟空形象启发“变身”而来。动画版《铁臂阿童木》探讨了滥用科技有可能给人类带来危机的问题,身为机器人的阿童木在其中呈现出很强的孤独感,并开创了电视动画中正义的英雄也会“死”的先例。因此,动画版阿童木其实是一个带有日式悲剧风格的人物,他的出现代表了很多日本人对于高科技将带来诸多负作用的的悲观看法,也暴露出日本人对于自我身份认定的一贯焦虑。但此次电影《阿童木》有美国制作团队加盟,美国人不但为其带来了很多幽默感,还加入了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日本人的自我质疑形成了对比。因此,东西方文化在阿童木身上进行了大冲撞,经过中和与相互补充,影片少了一抹悲剧色彩,阿童木也不再孤独更显风趣。
大冲撞结果之: 阿童木也纠结
电影中,阿童木流淌着日本人、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血液,从而造就了他“纠结”的性格。如果说天马博士特意为其安排的“天才教育计划”充满了中国式勤奋好学的“填鸭”风范,用书页制造了纸飞机飞满天的阿童木则是美式教育自由洒脱派的最佳代言人。于是,中美的教育文化进行了交战,但交战的结果却让天马博士对阿童木心灰意冷,让他被迫从大都会出走。
出走的阿童木开始真正的“纠结”之旅,他向新结识的朋友党隐藏了身为机器人的真实身份,就像中国人和日本人一样纵使内心万千波澜却喜好用各种方式维持表面的和平,但同时他又被热情的新朋友所感动,由心而生的美式豪情一直蠢蠢欲动。在内敛和奔放中徘徊,在欲言又止和脱口而出间游走,与其说阿童木“纠结”了,不如说是东方人的“自我压抑”和美国人的“大大咧咧”在相互较劲。
点评:东方人含蓄内敛,美国人却直白幽默,原版阿童木身上的悲剧性如今和美国人的乐观进行了中和,但多国文化在阿童木身上相互交缠,也让他品尝了双重性格的矛盾,变得更加“纠结”。可是,就因为无数的纠结才让阿童木成长了,学会思考了,与其相隔多年还是见到一个稚嫩的小金刚,重遇一个经过三国文化撞击涅磐的阿童木倒让人觉得更加真实与饱满。
大冲撞结果之:悲壮却不悲情
电影《阿童木》的高潮出现在阿童木为保卫大都会奋力冲向反派机器人“终极战士”的时刻,与天马博士重归于好的相拥画面、和歌娜及朋友党欢快嬉闹的场景、首次一飞冲天的惊喜都在阿童木脑海中回放,这一幕是多部美国大片之所以为大片的要素之一,宣告了一个典型的美式英雄的诞生。同时,这一幕也引发了很多观众流泪的泪点,日本人擅长的悲剧刻画手法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影片结尾处机器人朋友佐格的相助却让阿童木起死回生,再次睁开眼的阿童木向大家展示了符合中国人口味的大团圆结局,此前为阿童木揪心不已的观众此时终于得以释然。由此可见,这样起伏转折的观影体验集结了三种文化中最能触动人心的精髓,正是这种融合才让感动自然于心,不做作不夸张。
点评:阿童木和“终极战士”的激战尽现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其同归于尽的场景充满了日本文化中的悲情一面,但随后起死回生的一幕却起到了让悲情释缓的作用,让结局荡气回肠,让观众觉得悲壮却不悲情,这不得不说是中、日、美三国文化的合力效果。
大冲撞结果之:有冲突却不突兀
在观看电影后,很多观众对其中形态各异充满个性的各种机器人大为赞赏,其实,这些机器人的角色设定也和三国制作团队背后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机器人三剑客”高举维权大旗追求自由,擅长自摆乌龙,讲话时声情并茂几乎每句话都有笑点,这些都符合了美国人外放的特点,而自大高傲的“终极战士”则代表了一拨野心勃勃的美国人;沉睡百年的大机器人佐格不善话语却恭谦有礼,每次开口不紧不慢,和日本人的严谨冷静颇为相似;居家机器人喷喷和刮刮可爱勤劳,情感丰富热爱大团圆的圆满结局,恰似充满温情的中国人……这样看来,《阿童木》不仅是一次机器人的大聚会,更是各国文化的一次集体亮相。
点评:机器人大军的出现让《阿童木》亮点不少,美国式的霸气和搞怪,日本式的内敛,中国式的温馨交织在一起,制造了戏剧冲突却不突兀。虽然没有赋予机器人们国籍,但隐形的文化因素却让他们脱离了冷冰冰的机器人惯常形象,他们每一个都携带了三国不同文化基因显得个性鲜明,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出现让电影中的阿童木不再像动画版中那样孤独,阿童木不仅有强大的机器人对手,也有了一大帮新朋友的陪伴。
与其说三国文化的交融让阿童木比起几十年前显得更加“混血”,不如说穿越时空归来的阿童木更加“全球化”,他的经历向全世界的观众讲述了一个寻找自我、勇于挑战却温情十足的的大团圆结局故事。怀旧是美好的,但如果一成不变,那么记忆中的精华只能被封存后等着渐渐风化,而如果有了新元素的加入,让记忆重获新生,那么怀旧将随着人们成长。阿童木是美好的,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再次归来,他却是鲜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