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进入日本市场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提到的仅仅是2015年的数据,而2016年中国公司对在日本的资本动作更是远大于2015年,像前文提到的绘梦动画,在2016年甚至还投资了日本动画企划与制作公司ARTLAND。这些中国公司之所以要进入日本动画市场,主要是为了用日本动画产业的力量,来弥补中国本土动画行业的短板。
首先就是在动画内容方面的竞争。由于日本的动画内容在中国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中拥有较高的认知,他们更愿意选择日本的动画内容。所以,大面积地购入日本的动画内容,能够有效地吸引用户的关注,向平台导入相对精准的流量,进一步提升平台的影响力。
此外,随着IP这个概念在中国的火热,尤其是资本市场显然更为看重IP所代表的价值,而动画化则是提升IP价值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本土的动画制作团队的制作能力仍然与日本动画存在一定差距,性价比仍然不高,再加上“中日合作动画”这个概念也更容易实现IP增值,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日合作”动画项目得以出现。
再者,通过与日本动画公司的合作,中国的企业也能从中学习到日本动画制作公司的商业组合策略,通过制作日本风格的动画,运用在合作过程中学习到的动画项目运作方法,最终在中国市场寻求新的突破。
所以,即便是中国动画市场有着盗版、政策、流程不透明、审查严格等诸多限制,不少日本动画公司也十分希望能够与中国展开进一步的合作。虽然这有可能存在会让日本动画制作模式变为劳动力密集型“动画工厂”的风险,但毕竟对于已经遇到产业瓶颈的日本动画行业来说,更多的中国公司涉足这个领域,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金矿”。
相比起买买买,我们更需要产业升级
从市场规模上来讲,日本动画行业已经迎来了新一轮的动画热潮。无论是1963年的《铁臂阿童木》,还是1975年的《宇宙战舰大和号》,或者是1995年后出现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幽灵公主》、《口袋妖怪》,我们都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动画热潮都是由几部核心动画作品所引领的。
但与前三次是由“动画作品”引发的社会现象不同,第四次动画热潮是由中国的资本外流引发的。
像《一课一练》这种在中国槽点满满的动画也被生产了出来
这个动画热潮能带来的好处就在于,我们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中日动漫领域公司的更多合作,将会有更多的日本动画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中国市场,这对于中国的二次元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
然而,在目前已经推出的那些“中日合拍”的动画作品里,我们仍然能够看到由于中方话语权的不足导致的制作崩坏、剧情魔改等奇葩的问题。这些情况对于中国的动画市场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中国的二次元用户对于这些日本产的“国产动画”的热情下降,从而影响到资本对于动画市场的长远信心,以及中日两国动画产业的未来发展。
所以,这一轮动画热潮不仅是日本的,也同样是中国的。这种深入的国际合作对于中日两国的动画行业来说,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不仅能够突破日本动画的产业瓶颈,同时也能进一步改善中国动画产业的行业生态。
但我们也并不能因为这种热潮的到来而过于乐观。中国资本的投资热潮总是一波接着一波,在二次元内容平台被互联网巨头因为布局而瓜分完毕之后,动漫IP内容又成为了新的投资热点。也就是说,这些被中国资本引进或中日联合打造的IP,目前在中国市场仍然处于完全依赖资本的阶段,自我造血能力仍存在不足,目前的策略并不是长久之计。
在互联网时代,观众们的精力也是越来越分散,恐怕已经很难出现那种能够带动大众的现象级核心作品了。不过对于中国的动画产业来讲,却可以将这次难得的动画热潮作为扩大行业规模的契机,进而实现动画行业的产业升级,一方面能让这些IP能够依靠中国庞大的二次元市场实现最终的变现,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的内容创作者针对不断变化的观众口味,创作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动画作品,这才是中日两国动画行业能够健康、正向发展的关键所在。
上一页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