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局发[2016]006号
如果您不巧对“日本”或者“动画”过敏,现在关掉页面还来得及。
因为今天,小马要聊的就是一部在映的动画电影:
日本动画监督新海诚的新作《你的名字。》

动画监督新海诚,1973年生人,2002年以独立制作的科幻动画短片《星之声》出道。

这个看起来有点邋遢的宅男,今天已经被不少人认定为日本当代动画之神宫崎骏的接班人。

能不能接班宫崎骏老爷子还没有钦点,但是从票房上看,倒是接上了班:就是这部《你的名字。》,在日本狂收200亿日元票房,帮助新海诚成为继宫崎骏后第二位票房过百亿的动画监督,位居日本影史票房第6、本土动画票房榜第3,成为现象级影片。
此片在中国国内的票房也不可小觑,首日票房7500万,两天过2亿,强势赶超迪士尼年度大作《海洋奇缘》,未来票房不可限量。
未来几天,不管你喜不喜欢,恐怕都要被这部影片刷屏了。
和大宗师宫崎骏相比,新海诚的“格局”似乎说不上大。
他最喜欢的主题是——初恋。

少男少女,情窦初开,懵懂之间,一念错失。
“虐恋”常常令观众哭得死去活来,其最为国内观众熟知的《秒速5厘米》,更堪称失恋男女的眼泪榨汁机。

他不仅讲述初恋的爱与痛,更描写初恋回忆在时光中冲刷飘散的人生百味。
小朋友不会懂,初恋之中的少年不会懂,青春期一帆风顺或者一潭死水的人不会懂,老婆孩子热炕头很多年、已经与荷尔蒙或浪漫绝缘的中年观众大概也不会懂。
新海诚真正的观众,是那些青春已逝又要回忆青春故事的、初心未泯的成年人。
所以,新海诚的作品,应该算是不折不扣的青春片。
说到青春片,国产电影爱好者恐怕要虎躯一震。

或许国产青春片的导演编剧们要不服气了:一样是早恋逃课时代感的情怀套餐,我们还附赠打胎和霸道总裁,凭什么一说我们的片子就是“烂”?凭什么日本人的青春就能口碑票房双爆炸?难道是说外国的青春特别春?
并不是。
接下来,小马就在尽量不剧透的前提下,跟大家说道说道。
先说画面。
画面,特别是背景画的细腻,是新海诚动画的招牌。
先去实地取景,拍好照片,再根据照片精细地进行绘制还原,加上3D建模和光影效果的处理,使画面宛如实景却又比实景更美、更梦幻。

用粉丝的话讲,片子里随手一截就是电脑桌面、手机壁纸。新海诚也得名“壁纸狂魔”。

而在《你的名字。》里,新海诚更是不辞辛苦地带领团队在故事发生的“城市”与“乡镇”两个主舞台之间游走取景,公映后更引起一波举国上下寻找取景地的风潮。

和某些噱头营销不同,新海诚的实景风格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叙事的需求。
新海诚自己的说法是:
在背景的画面中尽量追求真实的效果,这样让观众有一种自己也会出现在画面中的“代入感”,但不仅要追求背景的真实,还要在其中加入作画者自己的想象。
代入感不是凭空长出来的,是用无数的细节堆出来的。
而国产青春片,虽然常常以回忆过去的情怀作为卖点,但是常常被批评在场景、衣着上不走心:

“谁家的学校是这个样的啊?啊?谁家的校服是这个样的啊?啊?”
恕我直言,如果制作方对于他们所要表现的“青春”有哪怕一丁点的情怀和敬畏之心,都不会搞出这样的东西来。
没有细节的还原,就无法令观众“移情”,那种感同身受的青春,就会被“走错片场”的尴尬所取代。
再说说演技。
动画电影里的“演技”担当是声优(配音演员)。
《你的名字。》里有少男少女互换身体的情节,构成了故事极其重要的一环。而这对声优的表演,提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用男孩/女孩的声音,配出“灵魂其实是个女孩/男孩”的感觉。
而最后的结果是:

这不是小马说的,是日本观众说的。配音配得好不好,母语观众说的算。
不过我可以保证,就算你一句日语都听不懂,在电影院看到此处,你也一定能听出其中的妙处。
这就是“表演”超越国界和文化的魅力。
相比之下,国内青春片的平均“演技”水准……
为了不惹火大批粉丝迷妹来掀我的车,小马就什么都不评价了。
还有音乐。
新海诚称此次他与日本知名乐队RADWIMPS 合作,为《你的名字。》打造了多达4首歌曲、22首配乐。

影片在日本上映后,光是这原声音乐专辑就接连数周拿下销量冠军。
换句话说,新海诚是在以制作冠军专辑的眼光,制作《你的名字。》的配乐。
为了让音乐更好地融入影片,新海诚甚至“本末倒置”,在插入歌曲的部分,配合节奏和歌词来制作电影的画面。


真的是拿出了做MV的劲头啊喂。
与之相比,且不说青春片,对于整个国产电影界而言,“原声音乐”还是个遥远的传说。
当大量的电视台、综艺节目、网络剧乃至院线电影,还在翻来覆去地奏响《火影忍者》和《加勒比海盗》的时候;
单独要求青春片对配乐上心,简直是无比刻薄的苛求。
最后说说故事。
小马说了,这次尽量不剧透,但是故事上如果我说一句无可奉告,你们又不高兴。

新海诚的作品,故事一向都不太复杂。这一点我前面也讲过。这次《你的名字。》破天荒地玩了些叙事技巧,埋了一些似有似无的彩蛋,但还是属于可以从容舒缓地看下去的水平,不会有“烧脑”的困扰。
(小马其实挺讨厌“烧脑”这个词,如今用得太滥,总有一种编导在小觑观众脑容量的感觉;
而且常常宣传说烧脑的,看完只觉得辣眼睛。)
其实新海诚所有“boy meets girl”的初恋故事背后,母题出奇地一致,简单说就是“爱与孤独”的张力、“思念”的快乐与痛苦。
再简单暴力点,就是“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围绕这个母题,新海诚用出道以来的全部创作,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进入、阐述、刻画。
比如《秒速5厘米》中“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是异地恋,就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共鸣,成为轰动一时的代表作;

而后来的《言叶之庭》不能在一起的原因变成了师生恋,受众(至少是明面里的受众)就变得小了许多。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术业有专精。
新海诚专注初恋十余年,而我们有哪位青春片导演,是一直专注这个类型的吗?
随便玩票的作品,就想比别人“十几年专注一件事”拍出的作品更叫座。
凭什么。
更进一步讲。
对着“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这种简单到发蠢的问题,反复发问,反复追索。
这本身,就是一种青春的精神状态。

洋溢着力比多与想象力、旺盛的好奇心和细腻的感受力,对“理所当然”的排斥,或许正是这样的状态,才使得43岁的新海诚看起来依旧像个少(宅)年(男)。

正儿八经地去思考青春这件事,你描绘出来的青春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新海诚自己说:
我是想做出能改变青春期少年少女们的人生那样的作品。 不知不觉地就想“当演员真好啊”“好想画画啊”“好想做音乐啊”“好想写故事啊”,像这样,想做出能改变观众们人生那样的作品。
想做出能在心灵上留下些伤痕的作品, 我认为这次做出了具有这样强大力量的作品。“想改变些什么”“总有些什么缺失的地方”对于这样想着的人们来说,请务必去观看《你的名字。》,我认为一定能够从中找到些什么。我有这样的自信。
对画面、音乐、演技的反复打磨,又何尝不是出于这样的初心。
而在某些院线青春片里,我只能感受到这样的心声:
弄本当年的畅销书,找几个当红的小鲜肉,再加个80后90后的年代设定,书粉圈一批,偶像粉圈一批,情怀党圈一批,票房就够赚了,反正青春片不用特效不用古装不用进影视城,一本万利。
讲道理,中国人的青春,岛国人怎么会懂?
而逼着中国观众去岛国电影里找青春,又是谁的问题?


观众傻不傻,有些人根本就不care。
只希望近一年的票房,能让他们多care一点。

你相信青春,青春才会相信你。
这就是新海诚老师这堂课的主要内容。
现在,下课。
更多专业报道,请前往各App商店搜索下载“界面新闻”,或点击链接
0

文慧园路三号界面JMedia联盟成员
迷影 历史 档案 策展
关注作者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