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兵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这是史上《苏武牧羊》的故事。穿越历史的滚滚烟尘,《苏武牧羊》被改编成了河北梆子剧;不一般的是,这个梆子剧却由玲珑可爱的动漫人物来演绎,这就是戏曲动漫——传统文化的跨界表达,少年儿童的戏曲“定制版”;更不一般的是,这个动漫梆子剧的编剧正是汨罗文旅广新剧文艺创作室的陈志敏。
2月16日,记者找到陈志敏时,她正坐在文艺创作室的电脑前,一边推敲新剧本,一边观摩成品戏曲动漫。陈志敏告诉记者,在汨罗,从事戏曲动漫编剧工作的还有另外四名女编剧:周茜、徐丽平、郭意和黄正。
10个月创作40个戏曲动漫剧本
为什么会当上戏曲动漫编剧呢?源于汨罗是个“戏窝子”,也源于汨罗大编剧甘征文老先生的“引路”。
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戏曲动漫,让优秀的传统戏曲通过动漫的表达,穿越时空,走进校园,从文化、艺术、美育各方面影响中国的年轻一代。九天星文化传播公司为此坚守了十年,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扶持。2016年初,他们找上了甘征文老先生,希望在汨罗找到“同路人”,一起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戏曲出一份力。
事实上,早在2012年,汨罗文联组织了“甘家班”戏曲创作培训班。近年来,“甘家班”创作的剧本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 作为“甘家班”的一员,也作为文旅广新局文艺创作室的一份子,陈志敏尽管从未接触过戏曲动漫,却也兴致盎然,欣然接受了。
“真正体会到了万事开头难!”陈志敏告诉记者,一个经典剧目一般是两个小时,而一个戏曲动漫却只有十分钟。要在十分钟内完整讲述一个故事,一个传播正能量、让少年儿童受到启迪的故事,真不容易!怎么办?全靠实践摸索和拼命学习。第一个剧本《荞麦记》,她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反反复复修改,从6000字删至3000字,最后才“达标”。
一人战斗,不如团队共进。陈志敏召集了同样爱好戏剧创作的姐妹们一起。不懂的时候,她手把手的教,一遍一遍的修改;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就能独立作战了!在九天星组建的28人“戏曲动漫剧本编创组”中,汨罗占了5人。思想的碰撞,创意的聚焦,汨罗5名编剧在编创组里日日夜夜地学习、交流,彼此打气,相互扶持。在十个月的时间里,她们学习了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婺剧、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彩调、南路壮剧、祈剧等十多个地方剧种;编写了《荞麦记》《孟丽君》《龙须沟》《江南第一家》《苏武牧羊》《双簧旦》等40个动漫剧本,其中15个已经制作为动漫戏曲成品,走进了校园;还有25个正在后期制作中。
女编剧的心愿:让汨罗文化“动漫”起来
生、旦、净、末、丑,戏曲人生,动漫表达。
对陈志敏等5人来说,当编剧并不是她们的第一职业,但是却都有着源自心底的热爱。尤其是,戏曲动漫这种跨界的创作,也给予了她们不一样的体悟。
北方戏多帝王将相题材,叙事宏大;南方戏多民间故事,细腻温婉。在戏曲动漫剧本编创组中,导演、制作、执行、编剧,通力协作,三人行,必有我师。文化的力量渐渐地彰显,文化的自信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汨罗5名编剧,虽是娘子军,却始终保持了极强的战斗力。身怀六甲的徐丽平把创作当做最好的胎教,去年腊月十七、就在生产的前两天,她还在伏案编写《双簧旦》剧本;黄正每遇上故事难以为继,时常找五年级的儿子请教后灵感迸发、豁然开朗;郭意在大年三十仍然搁不下剧本,笑称不交好差过年都不踏实;周茜已然不记得为剧本熬过了多少个夜晚……
她们为什么而战?事实上,每个戏曲动漫大约3000字,报酬是1000元,稿费的吸引力并不大。她们更觉得,这个事情做得有意思、有意义,于是坚持。
她们的创作成果也得到了文旅广新局的肯定和支持。局长欧阳三华说,汨罗文艺发展要彰显优势、激发活力,打造艺术精品。目前,15个戏曲动漫成品已经编印成册,在内部交流、分享。作为汨罗文艺创作室的一员,陈志敏觉得自己身上有一种责任。她说,2017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创作,将端午龙舟赛、中秋新市烧宝塔、元宵长乐故事会等汨罗文化元素写成动漫剧,在年轻一代的心中播下种子。
“看,我妈妈就是写这样的戏呢!”前不久,汨罗实验小学的一场音乐课上,五年级学生周佳欣十分自豪地向同学们说道。彼时,孩子们正盯着大屏幕,被一个戏曲动漫剧目深深地吸引。而周佳欣的妈妈,正是黄正——汨罗5名女编剧之一。